痛风究竟是怎么来的?人们发现痛风的几千年里,是如何治疗的呢?今天,我简单地梳理一下人类痛风的来龙去脉,旨在警示大家,痛风已经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它的患病率已经高达0.84%且在逐渐升高,被称为“病中之王”。
人类总是渴望长生不老、疾病不生,在健康与疾病中,食物、衣服、住房、职业、社会关系等因素,扮演着人类生活相当重要的角色。然而,疾病总会通过毁灭劳动力及个人和群体的谋生手段,直接妨碍人们的社会生活。当一个人病倒的时候,他便不再是这个社会中在用的一员,他退出了比赛,他无法体验曾经拥有的人生,只能期盼疾病早日康复。
爱在西元前的希腊痛风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过去被称为“帝王病”,是因为它多见于生活优渥、丰衣足食的帝王将相家,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少领袖、社会名流都饱尝过痛风的折磨。
公元前2600年前,有个埃及人,名叫伊姆霍太普,他是约瑟王的王宫医生,他懂得利用植物草药医治关节炎、痛风症等各种疾病。
埃及纸莎草纸上的痛风
埃及法老似乎和风湿免疫性疾病脱不开关系,现代医学放射影像学检查了三位法老的木乃伊,显示他们有强直性脊柱炎,其中一位法老的手指,发现有痛风引至大拇趾关节病变。
伊姆霍泰普怎么治痛风的呢?公元前1550年左右的两份纸莎草纸上记录了痛风的症状,记录上同时还称秋水仙可以治疗痛风。
痛风是“脚的陷阱”吗?转眼到了公元前460年,医圣希波克拉底斯在希腊出生。他分析了痛风发生的人群,提出三句名言:太监不会得痛风,女人更年期后才会得痛风,年轻男子除非荒淫无度才得痛风。
希波克拉底管痛风叫“脚的陷阱”,在区分痛风和其他关节炎的时候,他又给了它一个“富人的关节炎”的称号。可见古希腊有多少人患上痛风。可是能做外科手术的古希腊竟然没有留下治疗痛风的技术,真是遗憾。
希波克拉底去世没多久,公元前356年,亚历山大出生,他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先后统一希腊全境,横扫中东地区,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
可惜这位亚历山大大帝英年早逝,33岁就离开人间。根据描述,他死前大病,无法行走上马,目前历史学家们推测他患上了痛风,而且发作期在吃肉喝酒导致急性痛风关节炎无法停止最竟导致尿酸浓度过高引起心脏问题死亡。
征服波斯的亚历山大大帝
罗马勇士也阻止不了痛风希腊日渐衰落,古罗马帝国诞生,罗马帝王们多病的记载很多,体弱多病的也比比皆是。有些至今仍为疑难杂症,比如凯撒所患的癫痫、以及患者很多的痛风。
古罗马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却没有继承它的医学。人们一直认为用贤明的皇帝的唾液可以治疗眼疾,摸他的脚可以治疗脚疾和痛风。现在看起来真是笑话。
在古代,由于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国外只能尝试用禁欲、针刺、放血、冲凉水或泻剂来治疗,那时候西方人认为痛风是被魔鬼咬住了脚。
古罗马好饮酒
中药治痛风延续几千年咱中国把风湿称为“痹症”,早在春秋时期《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指出痹是风寒湿邪侵袭所致。
在中国二千多年前的汉朝,士族生活奢靡、酒池肉林,便出现了很多“足卒不能行”的痛风患者,当时的人将茶叶加入车前子、女贞子、淡竹叶等多味药材一起捣碎后煮熟,用碗食之。公元后到中世纪这段时间,上到罗马皇帝的医生,下到服务平民的游医,都记录了大量痛风的病例。也是因此,对痛风的描述越来越详细。
中国的唐代,依然是采用中药材治疗痛风,主要是用茶汁熬煮中药,再饮用药汤。此时加入茶中用于治疗痛风的药材已达数十种。
唐代卢照邻、白居易、刘禹锡等诗歌大家据说也都患有“痹症”,白居易在《枕上行》这首诗中就写道:“风疾侵凌临老头,血凝筋滞不调柔;甘从此后支离卧,赖是从前烂漫游。”诗里的“风疾”说的就是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