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大拱门地标,圣路易斯拱门和游客中心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3-05-12 10:23:27

“美国梦”渐行渐远,有钱的中产阶级开始从这里搬离,而剩下的则是低收入人群,其中大部分都是非裔美国人。种族之间摩擦不断,并时不时的爆发冲突。1967年,底特律市发生了一起非裔暴动事件,同时波及到了圣路易斯,总共有2500家白人开的商店被打砸抢。400多座居民楼被纵火烧毁。

这场*乱带来的结果是,当地政客开始给予非裔更多的政策,包括在政府机构中雇佣非裔,政府出钱补贴非裔居住地,圣路易斯成为了这场社会实验的试验田。但是结果却是苦涩的。

多年以来,扶持政策让更多的非裔选择“躺平”,住在政府补贴的房屋中,更多同一种族的人聚集,也不利于解决种族之间的矛盾。经济开始下滑,有技术和能力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失业开始蔓延,贫穷滋生了暴力,而政府无论是新的经济刺激政策还是产业迭代尝试也无疾而终。

圣路易斯大拱门地标,圣路易斯拱门和游客中心(13)

城市中接近一半的人都处在失业中,年轻人的教育成了新的问题。根据统计,圣路易斯市只有10%的年轻人能坚持到大学读完,而更糟糕的是,60-70年代,海洛因和其他毒品在美国迅猛蔓延。在美国大城市的中心区域内,使用海洛因的人数与日俱增,该人数在40万和50万左右,非裔受此影响尤为明显。

最终,随着工业的垮台,人口开始流失,税收日渐减少。而像纽约这样的一线大城市,可以通过足够的预算,对犯罪,毒品与酒精等问题宣战并扭转局面。但在“铁锈带”的城市里,有限的政府预算,却要面对工会、社会福利以及,一面是到手的收入越来越少,一面是高福的支出越来越高,债务问题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2013年,底特律宣布彻底*,如今圣路易斯市政府也在高额的负债里,举步维艰。

圣路易斯大拱门地标,圣路易斯拱门和游客中心(14)

导致这一现状的固然有经济问题,毒品问题与失业问题,但是上层的政治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以美国谋*率最高的城市巴尔的摩为例,民主党人从1967年起就一直统领着巴尔的摩市,在经历了55年的执政中,大部分政客都会选择“绥靖”,不会去强干涉;不过巴尔的摩也曾迎来过一任强硬的市长,受够了这座城市的毒品与暴力,选择了对毒品开战,结果却带来了另一场灾难。

圣路易斯大拱门地标,圣路易斯拱门和游客中心(15)

马丁·奥马利(Martin O‘Malley),一位爱尔兰裔的年轻律师,他在上任后,对毒品问题采取“零容忍”,在他的要求下,警察开始对街头上的非裔年轻人进行检查搜身。然后事态很快就失控了:2005年,巴尔的摩警察进行了10万次的抓捕,而巴尔的摩市总共只有60万人口...不少警察甚至借权力光天化日下抢劫居民。

圣路易斯大拱门地标,圣路易斯拱门和游客中心(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