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商”不兴,“商”无“法”不稳。对于法律人才来说,拥有商科背景在求职中都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优势,国内的各大法学院也都在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子打造法商人才培养的环境——或是与商学院、商科高校合作,或是与知名律所、企业联合共同开办各类项目,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本期文章,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法学院里都有哪些法商合作项目吧。
中国人民大学
想知道在法科与商科双“A ”的学校里学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吗?或许中国人民大学可以给你答案。人大作为2022中国文科实力百强大学榜的top2,其法学在历次学科评估中一直占据绝对优势,工商管理专业也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榜首。2009年,人大法学院与商学院推出了强强联合的“法学-工商管理实验班”(简称“法商班”)项目,旨在培养通晓法学、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除此之外,商学院也设有“商法班”,主商辅法。人大“法商班”能够带给学子的优渥资源与待遇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实验班配备了超强的师资,学院内的商法大牛们与资深学者将予以细致的教导和讲授,仅有15人的班级规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较好的个性化指导;第二,实验班单独编班,按照独立的培养方案授课,毕业时除了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之外,还授予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第三,就业面广阔,毕业生既可从事企业经营管理事务,也可从事立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工作,还可以从事相关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工作。当然,与此相应的是法商班较为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入学时同样严格的遴选条件:学生需对法学、管理学有兴趣,数学基础较好,外语能力突出,申请者还需通过综合素质及外语口语的专家面试。在法科与商科双A 的顶级环境下,明法楼与明商楼相邻而立,班级精英集结,人才辈出。2020届法商班专业排名第一的张雨蓁同学曾说:“虽然数学和财务管理等数理难度高的课程经常让文科生望而却步,但是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一些东西,我特别想在有限的四年里掌握这种交叉学科思维,成为复合型人才。”从法商班走出的毕业生在各个领域中崭露头角,显示出了跨界思维、创新思维带来的独特优势。
中国政法大学
相较于综合类高校而言,中国政法大学在商科方面的资源没有那么强势,但也正因为此,法大的商学院特色凸显,审计、金融、合规等专业领域在于法学深度融合方面经验丰富。1996年,中国政法大学成立商学院,并提出了“法商结合”的教育理念。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设立了法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MBA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成立,并开办了国内首个以“法商管理”为特色的MBA教育项目。国内首部法商管理的专有教材《法商管理》、重要学术平台《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等成果都在发展之中落地结果,还邀请到了孔丹、宋志平、张瑞敏、王健林等理事担任导师、建立实习基地、提供案例分析等。法大锐意创新,为法商合作模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22年10月,“MBA未来企业家计划”揭牌,再一次彰显了法大培养具有法商智慧的新时代企业家、管理者的目标和决心。在脚踏实地的一步步探索之中,法大MBA项目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评选最佳组织奖、最具办学特色MBA学院、最具品牌影响力MBA院校、最具竞争力MBA教育等。十余年来,法大的校园里走出了一批卓越的校友企业家,在他们的分享之中,有10年创业的心路历程、有从实习生到合伙人的发展经验、有献身国防工业的创业理想、有整合资源赋能行业的领先理念、有创业与投资的哲学思考……或许,一个个鲜活的人比奖杯更加代表了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商合作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贸大是一所有着“京城四少”之一美称的财经类院校,而其法学也在学科评估当中位列全国前十,不可谓不亮眼。因为法商综合性人才和涉外人才的背景加持,贸大学子在求职就业中就业尤其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证监会前副会长、中投前总裁高西庆,商务部条法司前司长 WTO专家张玉卿,深圳证监局前局焦津洪等知名人士,都是贸法的杰出校友。国际商法是贸大法学院的一贯强项,服务于国际贸易是贸大法学的初心,也是在“大商科”环境下法学院的务实之选,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更加侧重于法律实务的研究和学习。在这里,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国际商事与投资仲裁研究基地”,中国法学会设立了“一带一路”法治研究基地,这两个“业内独家”基地成为了贸法的闪亮招牌;在这里,贸法与国家开发银行法律局达成校企合作,与北京金融法院合作成立“涉外金融法治研究基地”,众多高端企业和单位的信任使得法学院的办学水平不断提升,也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更多有志于成为法商人才的优质生源……对于法商融合教育而言,理想的教师队伍应当是既通晓法学与商学理论,又熟悉企业法律实务的法律人,为此,贸大法学院开展“双导师制”的实践已有多年,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李晓云法官、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李铮副主任等司法界、律界及商界大咖,都是贸法学子亲切的校外导师。企业一直都需要懂企业的法律人,而贸法学子正以自身杰出的素养交上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商教育方面的创新不是一条线单打独斗,而是多领域尝试、全方位突破,探索法商融合的无限可能,努力在这所法科见长的高校中开辟法商结合的新领域。办课堂——2015年开始,西政民商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孙鹏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预防式法学教育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与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合作,每年分别选拔50人,开设“资本市场法务”与“企业法务”实验班,培养法商融合型人才。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后,已逐步从法务部门进入到企业管理层。徐银波副教授也就此给同学们提出过三点建议:“第一,开拓自己的视野,要成为一个企业融合型人才,那么在学好法律知识外,思维一定要灵活。第二要打好法学功底,多接触跨学科知识,比如管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最后要多参加实践,锻炼自己,有了更多的实践,才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设专业——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以特设方式创办了“劳动关系”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现代工商企业在劳动关系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并依托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学教育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强调法商融合特色,力图使该专业成为承载西南政法大学“法商融合”办学特色的一个典范。今年设立的双学位项目中,又新增“法学 工商管理”“法学 审计学”等方案,致力于培育“精商明法”的法商人。建学院——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岭南学院于西政建校69周年之际“落地”广州,“法商融合”的办学思路便是岭南学院最大的特点。学院主张法律人才需要拥有更多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商业知识和理念,培养兼备法律与商业思维的复合型人才,被业界生动诠释为“西南开花,岭南结果”。这所年轻的学院成立至今尚不到五年,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这里定将走出一批具有法律智慧与商业才能的社会精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在五院之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直保持其商科与法学并重发展的独特性,从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一路成长而来,成为全国财经、政法融通人才的培养高地,两大学科都斩获了无数荣誉。可以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着研究法商结合问题得天独厚的优势,更肩负着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先看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全国首推“法学x经济学”的交叉融合,开设司法会计、法经济学、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经济侦查等极具特色的交叉课程,并与武汉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共建“司法会计协同创新实践和研究基地”,为实务中案件的查处和审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再看法学院实习的安排,针对大二以上同学的主题式实习项目围绕“资产证券化、股权法律服务、商事诉讼与仲裁、**、国有企业法律服务”等主题开展,每个项目都贯彻着“求精务实”的理念,与各大知名律所、企业合作,为法学生认识各行业的法律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通过实习增加了在校期间试错的机会,如此给力的安排令人感叹院校的良苦用心。在政法高校“立格联盟”商学院院长的年度论坛上,中南大费显政教授就提出,法商结合是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与企业实践的需要,也是进行学科建设与引导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在此种理念的引导下,中南大更将发挥学科优势打出漂亮的法商“组合拳”。
经过若干年发展,“法商融合”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各大高校在创新的路上从未止步,或是校企合作,或是院校联动,为了让学子们能真正在校园中学有所得,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法商人才而努力答好每一道题,交出圆满的成绩单。对此,你有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