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理念
将按照产品、用户、运营、技术四方面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关系链都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交需求,以及健康的社交生态. 探探有些保守,在不断提升用户之间互相喜欢的效率. “社交产品设计底层核心:每个人都在通过想象别人对自己外貌和行为的感觉,来了解自己” . 人的社交行为很大程度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 放大经历的交集,产生更多共鸣. 尝试社区化(兴趣/性格/观点/情绪/经历/社会特征), 但避免产生 “大V"头部虹吸效应,(去中心化), 避免让用户产生过多聚焦行为. 同时,目前大量的用户更喜欢看,而非聊. 涉及人性中的: 贪婪\虚荣\冲动\懒惰\好奇\色欲\从众\嫉妒\存在感, 任何一面都可以通过产品功能的体现,实现用户留存. 目前的社交方向: 1.兴趣的志同道合;2.新鲜刺激;3.FOMO(错失恐惧症),有归属感;4.更丰富的内容呈现方式,沟通方式(例如短视频/直播).
1.1 产品-切入点:
陌生人社交软件在很多时间也可以称为交友软件,交友软件的切入点有时可以类比线下看成软件给用户一个向陌生人搭讪的话。
案例一:Soul 性格三观交友——“嗨,我们性格三观很合,有兴趣认识一下?”
A. 总体优点:
a. SOUL这个切入点是对称的(这点对于社交而言很重要)——性格三观合适是双方彼此合适,没有一方合适而另一个不合适的说法。 非对称的理念主要是容易形成单向吸引,更适合形成博主和粉丝的关系,而不适合沉淀好友关系。颜值交友就不是对称的,探探表现出的对称是功能上的辅助后的对称。非对称切入点强行对称直接表现问题就是匹配效率低下等问题。
b. 这个切入点是差异的,对于每个用户而言最佳选项是不一样的。 需要提前说明一点:用户特征(包括用户产生的内容信息-历史动态)可以分为两类吸引其他用户——一类是基本所有用户都喜欢(高颜值,高才华,高收入...);一类是只对某一个部分人群(兴趣,性格,观点,情绪,经历,社会特征...)。 这里的差异就指的后者。 回过头来说SOUL,性格三观对每个人而言最好的答案是不同的。反观颜值等,不同用户间的诉求相似度极一致——越高越好,基本每个人都会选择颜值高的用户。(这样的依据容易形成头部效益,更合适做直播这类鼓励大V存在的社交产品)。 前两个点的效果之一就是:“去中心化”。
c. 该切入点符合人们认知,且产品诞生时,市面上无软件在这一切入点下获得广大用户的认可。 “性格三观”对于关系维持和建立的重要性基本已经形成共识,这点在Soul诞生之前就确立的。
B. 总体不足:
a. 切入点存在先天性不足:切入点难以被用户感知,导致难以获用户认可产品。“三观性格”在用户聊天初期难以察觉,而弱关系的社交关系难⻓久,这样一来深化用户的质疑。
b. 个性差异化不足:性格匹配的解释可能性根据心理学理论是很有限的(只有十几个,因为这个切入点本来只适合模糊匹配)。张一鸣有句话,我觉得这里也受用:千人千面。很显然,性格三观是不能做到的。 案例二:探探 颜值交友——“嗨,美女(帅哥),我们貌似在附近。能认识一下。”
总体优点:
1. 直观易懂,且把握了最大公约数。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 最接近线下的最常⻅搭讪的动机。在现实中遇⻅心动(主要因为颜值)的异性,主动去搭讪去索要联系方式的比例也是所有现实生活中搭讪比例中最高的。 反观soul的搭讪理由,在现实中基本从来没遇到过,这也是用户感知产品确实存在难度。 此外,把视线放回线下,现实中什么样的搭讪理由会让你感兴趣,或者聊天初期聊到什么会让对方对你好感大增? 这个问题是我个人在参加一次大学生联谊活动时思考的,最后艰难地找到了自己产品的切入口。(下文为我个人去参⻅某高校联谊在活动群的恶搞)
总体缺点:
1. 非对称。
2. 无差异。
3. 附带问题。
颜值这种易⻅的依据,用户间都十分清楚对方因为什么而跟自己交流。导致即使相互喜欢,用户双方也很难动真心。(若读者难以理解这种感觉,可以理解成一个人过来找你聊天,而你知道他是想找你买保险的。)同时,探探的宣传和用户成员素质层次不⻬。让其软件更多蒙上了一层灰色。 此外,把视线放回线下:现实中什么样的搭讪理由会让你感兴趣,或者聊天初期聊到什么会让对方对你好感大增?这个问题是我个人在参加一次大学生联谊活动时思考的,最后艰难地找到了自己产品的切入口。
1.2 产品-迭代
案例一:Soul soul产品的功能升级是相对保守的,是在LBS方向上显得尤为明显。这跟SOUL的产品负责人对于LBS的理解有关(可能LBS跟产品理念冲突,也可能是为了区别陌陌探探故意淡化LBS)。 鉴于用户对于同城的诉求很高,目前soul最近更新的“恋爱铃”和可以在广场中点击动态的定位查看附近地位的动态,基本解决满足了这个需求。 其中“恋爱铃”也是soul最近几次更新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功能。 在其他方面soul的迭代就创新显得十分乏力,无论是语音匹配和在线随机聊天匹配,在体验效果和流程上都无惊喜可言。 多数更新都集中在社区建设中,故而Soul的社区属性日渐加深,产品亮点功能上的迭代缺寥寥无几。大多功能不足以形成自己产品的特色和对用户留存有多少帮助。比如最近版本的“捏脸”功能。
案例二:探探 探探一直没发生大的变化,就像ip6到ip8一样,让用户拿着放大镜才能察觉出一二。 其产品迭代主要集中在:完善用户信息和一些功能细节——让用户的资料以照片为基础,越来越丰富和个性化;新增朋友圈;聊天细节。
其中,16年增加的“擦肩而过信息”,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最近时间的更新都是丰富了会员功能。 迭代如此缓慢,一方面,可能是团队也没清楚下一步怎么走才好。看过一些对其创始人的访谈文章,说是打算加入一些“人脸识别”来“面相算性格”,但至今没上线,可能也是后来发现软件中不少照片都是P了半小时以上才发布的吧。
用户方面: Soul的用户会被其产品的理念吸引,但是难以获得用户认可,用户忠诚度不高。
以匹配度为例:匹配度是产品给予用户的一个承诺和解释。要让用户认可,承诺就要兑现,解释就要让用户服气。要兑现,只能通过高匹配度聊得更容易,关系沉淀概率大;要解释就必须要出一些东⻄。
这里举个比较好的例子:QQ的亲密度。用户点击后会显示彼此之间的互动,有理有据的说明为什么你们高。 而Soul的解释——不同匹配度同质化严重,难以认同。
Soul的关系沉淀概率较低,⻓期以往,soul的匹配度对于用户选择好友而言,不具任何参考意义。 而这一部分又恰恰是产品的特色和亮点,如此同理可推“性格解释”、“合拍解释”。 从效果来说: Soul并没有创造宣传中的核心用户价值——让用户更容易认识到跟自己契合的用户。最关键的是用户从期待到质疑的转变,一旦用户不再期待产品产生核心价值,那么用户转移和弃用产品的概率极高。
探探在对用户吸引,留存,忠诚度上都表现较好。 颜值交友这一细分领域算是基本站稳了。这块是因为探探创造了用户价值,或者说用户对其产品产生对应价值依旧保有期待。探探主打颜值交友,而这个是很容易看到的。这是它的优势。
运营⻛格方面: soul的投放广告主要体现⻛格主打浪漫唯美,其中soul的早期漫画和视频制作水平相当之高。其中,不少宣传语都有夸大产品效果。 而探探在广告投放上有打擦边球(大多都是性感美女来吸引眼球)的嫌疑。
技术方面: 上篇已经讲到:产品理念直接决定陌生人社交软件中的用户模型和推荐算法。而由这两者直接决定的好友推送功能,是最能体现一个社交产品技术的部分。 soul用户模型包括:年龄,性别,星座,性格测试题结果,用户行为数据(历史动态、广场内点赞、评论、收藏过的瞬间),地缘,在线状态,交友偏好。 推送算法主要利用了用户的性格测试结果、年龄、星座、交友偏好、性别这几个部分的信息,推送逻辑主要是在满足用户的交友偏好下推送三观性格匹配度最高的用户。
这样的好友推荐处理方法,好处就是:简单,突出主题(就是三观交友)。 坏处则在于:相对静态的数据导致推荐的用户也相对静态(一直都是推荐那几个用户,推荐没有优化)。 另外,SOUL同时好友推荐人数太多了,限制数量后会好很多。 Soul是让用户认识契合自己的用户,而世界上契合自己的用户是很少的。这点而言,好友推送就不应该也不可能多(至少不能同时间多),不符合产品理念。
其次,推荐的多也是对自己推荐算法的不自信,如果自信的话,只会推荐个位数。 好友推荐限量后,会让用户珍惜每日的为数不多的推荐(可能这也是每日登录的动力之一),也便于后续对消息界面和社交渠道的改进。 未被使用的用户行为数据部分包括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合理利用可以解决soul目前的很多问题(推荐解释同质化严重)。我个人认为若soul想要走的更远,就必须考虑如何将用户行为数据用于好友推荐。 探探的用户模型包括:昵称、年级、性别、星座、行业、学校、兴趣标签、最近登录时间和位置、用户历史行为(用户历史动态)、交友偏好。
好友推荐逻辑主要是:在满足用户交友偏好的前提下推送最近时间、地点登录的用户。(这个逻辑是非常符合该产品的切入点,可与类比线下的一次偶遇——时间和地缘的差距最小化就是线下偶遇的效果) 我个人认为:后续探探可以增加一些多维度的推荐功能——比如:取消最近时间依据,而改为“双方是否有过擦肩而过,甚至多次擦肩而过?”和结合地缘信息作为推送依据。 当然,以我个人对探探的了解,该功能会做的话也是付费功能。
2. 关键界面设计
2.1 用户个人资料界面 用户个人资料界面是用户间决定是否要建立社交互动(聊天/关注/发好友申请/拉黑)的关键环节,是决定用户间互动转化率的关键一环。 这部分的介绍,我个人也将主要按照目的:提供基础印象,激发好感,提供话题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案例一:Soul 该产品的用户个人资料界面包含以下信息:头像(用户只能在给定范围中选择)、个性签名、注册天数、动态数、个性标签(只有共同拥有该标签的用户才能看到彼此的动态)、部分动态、点击头像后(用户性格介绍,合拍-关于用户间性格搭配介绍)。 初始印象方面,soul保持了极大的神秘,只能大致能得到用户的性别。特色为用户的性格解释(需要点击用户头像才会显示,如下图)。
但是,这部分的差异和给用户提供的参考价值不大。经过大量的用户调查,发现:大量用户点击几次后就不会再查看这部分信息了——即soul这部分最大的特色却引不起用户的注意。 激发好感方面,soul有一些微创新,但是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在熟悉亲切方面,soul的个人主界面中承担主要是个性化标签(只有选择了同样标签的用户才能看到彼此的标签-如上图),以及聊天界面的用户间置顶相似点(如下图)。
在特殊化印象中,A类特殊化:soul主要依靠用户的历史动态(比如有自拍)。历史动态的效果是由用户决定的,且为常规功能。soul在这边并无创新。
B类特殊化:为其独有的用户匹配度,以及合拍介绍。 前面已经说了,`。跟用户的性格描述信息一样,大量用户在查看几次合拍信息后都对这部分不再感兴趣(不会再点击查看)。 提供话题:soul主要是依靠用户历史动态和聊天助手(在聊天界面,内部自称:魂淡君,下文用聊天助手来代替)起到主要作用。soul在这方面已经是同领域产品中做的最好的了。 聊天助手的效果其实是不小。提供一些信息都是关于该用户的历史收藏、评论、喜欢的动态和话题。如果没有这部分信息,会用随机的话题提示来代替。
可以看做soul的用户相当于有两个朋友圈:一个显型,一个隐形。 soul的助手存在一些缺点:用户参与感较低、用户隐私问题有争议。 前者的原因是:助手发出的消息不够智能,不能随着用户的不同而发布不一样的信息。 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用户行为数据纳入产品的好友推荐算法中——即主要单一依靠性格匹配度推荐的恶果。 此外,就是对用户隐私的保护问题。 聊天助手中展示的信息在用户产生时,都是不知道可能会被其他用户发现的,而其他相关软件中,类似的信息都是无法被查到的。如此让这些信息展示出来,是不妥的。 聊天助手的话题提示功能放在聊天界面是存在问题的,我个人的对其的建议是:把聊天助手关于话题引到的功能调整至用户个人资料界面。 具体原因: 用户从个人资料界面进入聊天界面分四种情况——
其一是用户点开聊天界面之前就想好聊什么;
其二是用户点开前不知道,点开后也不知道聊什么,然后用户点击返回的话,会返回两次;
其三是点开前不知道,点开后知道;其四是看完用户个人主界面时觉得没聊的,直接退出。
以上四点中,只有第三种情况才能发挥聊天助手的功效,但第一和第四种情况确实最普遍的。故我个人的对于其的建议是:
把聊天助手关于话题引到的功能调整至用户个人资料界面才是更好的方案。对于以上四种情况都有更好的体验。
小结: soul的个人资料界面总体而言在同类中是不错的——界面和视觉上在同类中属于上乘,较好的体现了产品的内在理念和⻛格,但其在激发好感(特别是特殊化信息)以及提供话题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这两个恰恰是我个人认为界面最重要的部分)。
聊天助手这个模块我个人是持质疑态度的。这部分根本改善需从产品理念联系算法层面,把一些新的因素考虑到好友推送度量上,用户模型和界面才能随之升级和改善。用户界面的现状也是soul产品理念的局限产品发展的一个缩影。 案例二:探探 该产品的用户资料界面主要包括:相比其它软件更加醒目的照片、年纪、距离用户使用的位置、上次活跃时间、历史动态、个人基础资料、个性标签,以及擦肩而过信息(位置、时间)。
下面依次按照目的来分析: 基础印象方面:属于一些常规信息。职业、年龄等等,这部分探探并没亮眼表现特点。 激发好感中的亲密熟悉这部分——用户的兴趣标签、历史动态、距离等等,用户发现了共同兴趣标签,距离较近,历史动态中看到一些琐碎动态,都会让用户产生一定程度的好感。 在特殊化这部分,A类特殊化信息,探探得天独厚具有较好效果——一个人的样貌就是一个人最具有区分度的部分,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稀缺性属性信息(高质量的历史动态、如在成都的用户,填写就读高校为清华大学)等等。
B类特殊化信息,创新之处在于:会显示用户间擦肩而过的信息。 话题方面:探探中的话题来源显得较为常规——历史动态、擦肩而过的历史信息,均有能提供该功效的可能。 小结: 探探的界面⻛格整个简洁清爽,A类特殊化信息部分较为成功,这是颜值交友定位的一个自然优势。 在B类特殊化和话题提供两个环节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微创新,但是还是比较乏力。这是由于探探没有公开社区,无法搜集用户后续历史行为数据导致的。 2.2 消息提示界面 案例一:Soul soul的处理方式是所有私信消息都是在一个界面,每个消息标注了消息渠道(星球、匹配、恋爱铃)用户可以选择排序方式。 我个人认为:应该把广场渠道私信,移至与广场评论点赞提示的同一界面。
广场来的消息的排序跟其他地方的排序是不同的——广场是soul中目前唯一可能发生*扰的消息,若用户发布高质量动态后,受到大量私信。 界面应如何展示这些私信?按照时间、匹配度、还是混合(匹配度结合有关注相同话题/标签)?
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那些软件认为用户可能会感兴趣的人的消息前置(比如混合排序),且移至与广场评论放置同一界面更为适宜。 帮助用户感知产品方面:做的很差,不应该把广场和星球渠道合并在一起。 星球界面(即好友推荐功能)是最能体现产品理念和价值的渠道,而soul并没有把这个渠道的消息特别处理,甚至把广场和星球两个界面渠道合并。 这让我个人十分诧异,动态广场可能是因为发布了一个颜值照,星球界是推荐这个软件中跟用户最契合的人。但是,在soul的消息提示界面中这个渠道的消息重要程度是一样的。(这让我个人深深质疑soul的产品团队能力)。 整个消息界面中,聊天较多的会逐一点亮字母,这可以看做帮助用户留存和感知产品做得一些举措,但是并不是特色,这点soul做的不如“一周cp”。
补充:SOUL的一系列微小调整也可以看出来一些问题——产品早期登录后界面是星球界面,后期变成了广场界面。这可能产品团队通过后期用户行为数据得到的了一个被动调整。但是,这也足以显示,soul的好友推荐、用户资料界面存在诸多问题对用户缺乏吸引力。 综上:Soul的信息提示界面对于在辅助用户处理消息方面是够用的,但是在对于重点优质用户显得不足。在对于帮助用户感知产品上面,Soul做的很差。
案例二:探探 消息提示界面跟产品的社交渠道、条件是直接相关的,探探的社交渠道、条件单一,而天然不带*扰这个特点。 辅助用户处理消息、感知产品这两点都是同类产品中最为简单的。 探探的消息提示界面,仅仅是混合在一起提示且是普通的时间排序。(这点其实也可以像soul点亮字母一样提供类似的排序) 鉴于两款软件其它的界面都很普通,故这里不做分析。
3. 特色功能
案例一:Soul soul的重要功能,我个人认为有2个:恋爱铃、在线随机匹配,但其中只有恋爱铃能称为特色功能。
恋爱铃的功能效果:连接附近同时在线且匹配度较高的两名用户。 体验流程: 用户需主动开启恋爱铃,当附近有与你匹配度较高得用户时,手机将响铃震动提示。 用户确定后会显示:对方距离你的距离和方向以及匹配度,随后进入聊天界面开启聊天。地理共享可以在此时选择关闭,并且该功能支持后台运营。 我个人看法:该功能营造的相遇多了一些浪漫的特点。
下面仅仅说一些恋爱铃较普通匹配的优势和特点:
1. 用户需求更一致,聊天也暗含潜在主题。将范围限定为有脱单需求的用户。
2. 多了一些偶然性,功能体验的惊喜和浪漫感较普通匹配更好。
3. 用户形成关系沉淀的概率较大。在附近,且有同样需求的用户彼此是最容易形成关系沉淀的。(也算填补了产品之前的一个需求空白)。
随机在线匹配,是soul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因为对于短期闲聊而言,随机匹配仍是soul中最好的功能选择。 案例二:探探 探探的特色功能只有好友推荐功能:每个用户彼此只推荐一次(依靠颜值外,而其因素的确并不具备一票否决制)、好友推荐时只突出显示头像(更多消息需要点击,平衡完善用户资料和突出主题,以及流畅操作)、用户间互动方式(要不喜欢,要么拉黑。没有中间项)、交互方式简单新颖。 (更多的细节如:点击喜欢后,对方不会知道。降低了用户挫败感。这些细节都是探探当时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而探探后面的付费功能(可以点击查看喜欢自己的用户)不是打自己之前的脸?)
4. 社交渠道、条件 这部分跟消息提示界面是紧密相连的。
案例一:Soul 说社交条件,必须先说社交渠道。 soul的用户间社交渠道较多,依次为:星球(好友推荐)、在线随机匹配、广场、恋爱铃。 先说渠道主次问题,再说渠道隔离问题: 社交渠道主次,仅“恋爱铃”的优先级较其他的高一截,其他渠道的优先级没有区别。 恋爱铃具备在产品的任一界面随时弹出的权限。可⻅该渠道是soul的目前主推功能和重点渠道。 社交渠道隔离问题:soul的渠道之间没有明显的隔离情况。
soul这点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因为社交渠道隔离是在社交渠道主次明显时才有意义。 而Soul除了恋爱铃以外,其他唯一会产生混淆的是好友推荐和广场动态。 soul产品中这两个功能没有主次分别,恋爱铃渠道是否应该作为主渠道还有待争议。因为就符合产品切入点和理念而言。星球的推荐时最合适的。
于此伴随而来的社交条件问题:各个渠道(除了语音匹配外)均可以直接私信。 在社交条件方面:因为社交主次问题和隔离问题上,Soul没有深究,故而条件问题的处理也相对简单。 案例二:探探 探探的社交渠道单一,故而不存在主次和分离的问题。关于社交条件也是单一的“相互喜欢”。
5. 用户留存 案例一:Soul Soul目前留存主要是靠:
1. 用户对产品宣传的⻓期价值仍有诉求和期待;
2. 社区内容;
3. 短期缓解孤独感;
4. 一个可放心表达和倾诉的渠道。 对于脱单需求而言,soul的宣传更迎合“宁缺毋滥”态度和期待“寻找世界最契合的另一个人”的用户。
这可能在Soul这里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但是相信这个的用户会持续用soul,直到用户失望或放弃,或者出现更好的替代品。 广场内容,产品成分就没那么大了,运营更重要一点。 相比于微博或者其他软件中的社区,soul的社区内容更贴近用户生活本身(因为一般没有熟人),更多用户是想通过内容认识其他用户,故而通过动态发送私信的行为远远高于其他内容或者媒体为主导的社区软件。
对于缓解短期孤独,单看对应的功能,Soul的表现并不亮眼,之前的Soul相应功能在于用户群体相对集中在年轻阶段。随着用户数目增多这相应功能的质量可能难以保持一个较好的功能体验。 享受和记录生活,soul对于该需求的实现还是不错的——soul的界面和编辑动态可以加上天气等信息。让soul上记录日常也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使用这部分功能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女性用户。
案例二:探探
探探相对比soul而言要相对简单很多,只要用户是深度颜控(对交友的偏好未发生改变)且有交友需求没有改变则持续使用探探的概率极大。而交友偏好属于价值观范畴,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6. 产品小结
案例一:soul Soul的优点很明显也很多,界面和提示声都都是值得称道的,且外部媒体运营时不时的会出一些爆款作品。 产品的切入点也算较好避开当时市面的所有有力竞争者,目前产品的各项数据都挺不错的。 产品中含有很多可以有意思的小细节,包括:用户若⻓期未登陆,其个人资料界面会有镜面起雾的效果;用户的音频动态的新颖分发机制等等。 但是,这些微创新跟产品定位以及用户核心诉求相差甚远。 但是,严格来算,我个人认为soul总体而言是失败的。
我个人衡量产品的产品理念没有获得广大用户认可和用户忠诚度没有保证,也没产生产品重点宣传相应的用户价值(帮助用户找到最契合自己灵魂的用户),并且这种感受会随着用户使用的时间增多而加强。 具体原因在上述中已经提到了,Soul产品理念和切入点都需要重新理解和丰富,转而到用户模型和推荐算法(更丰富的维度,更精准)的改进,最后再到用户个人资料界面改进。 从最近Soul的版本迭代方向来看:Soul除了最近出的恋爱铃以外大部分更新逐渐加深产品对社区(广场部分)的依赖。
这在我个人看来不是一个好事,社区是非常易碎的,另soul中没有“群”这一形态,不知道是不是在憋大招也说不定。
案例二:探探
探探是成功的,创造了相应的用户价值,简单粗暴的还原了看脸和钱的世界,的确成为目前市面想通过颜值交友的最主流,可能也是最好的工具。并且获得了相应用户的认可和具备一定的忠诚度,已经建立用户关于自己产品和自己产品定位和切入点的关联认知。 且探探已经实现了盈利,在各大付费排行榜中都是在前列。 探探的问题在于:它可能现在已经很接近它的天花板了。
探探就产品逻辑而言:没有给用户变成熟人后,还使用自己的理由。 我个人认为:探探的发展方式是可以参考“小恩爱”或者“爱情银行”,做一些基于亲密关系的娱乐和社区方向探索。
第二部分
1. 一周cp 这个产品的切入点和主要创新是一个活动,活动的名称就是一周cp。
流程就是:让两名用户扮演假扮一周情侣,在持续的一周中每天都需要完成软件布置的情侣任务(每日更新)(若未完成当天任务则活动停止)。一周结束后,双方自行决定继续或者结束“情侣”关系。 一周cp集中为一个活动,我个人认为该活动,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了一些尝试和创新:
1. B类特殊化信息方面的巨大突破:用户只能同时参加一个一周cp。在组cp期间,组情侣的队友身份是一种最高级别的B类特殊化信息(具唯一性)。
在一周cp的APP早期,“用户撒大网”和“聊一天就不⻅”等一系列其他软件中常⻅的用户行为习惯在一周cp中都相对少⻅。
2. 好友推荐“饥饿营销”:在公众号时是每周周内报名,周五晚上8点出结果才会推荐一名用户。在其他几乎是无限量供应用户的环境下,显得十分另类。
这样,用户对于匹配上的用户较为珍惜。而最新的一周cp是支持用户当天报名当天晚上出结果,对于用户每日登录软件而言帮助很大。
3. 社交渠道、条件方面考虑较好:一周cp的社交渠道主次分明,消息提示界面等各方面都是做的较好的。在进行一周cp活动时,队友的消息会额外标注和强制置顶。 在社交渠道隔离、条件方面,用户在参加一周cp组队报名后,会预先受到几名推荐用户。但是,这里的互动仅仅是喜欢和忽略。查看的用户资料界面的信息,也不能点开查看详情,私信的条件是相互喜欢。而在其他渠道,如广场和普通推荐均是可以直接私信的,查看用户资料界面时也是可以查看详情的。
4. 在用户留存上的努力:用户一旦在进行一周cp活动(即有cp的状态),该软件会停止好友推荐功能,推荐界面会显示cp头像。然后,发布的动态有情侣专属的标记,以及情侣排行榜,变成了类似小恩爱或者情侣空间一样的存在。但是,在这部分,一周cp的做的乏善可陈,没有很吸引用户的点。
小结:
前面三点十分利于用户关系沉淀,但是,用户关系沉淀后转移去微信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第四点用户留存是否能做好就很关键了。
其次,在于一周cp的技术其实要求是最高的,因为一周cp的好友推荐是所有软件中数量上限制最大的,若再无较好精度则难以为继。 此外,一周cp的活动实际体验难以稳定,大部分用户做活动时都是敷衍,一方面是活动本身难具吸引力(特别是对男生),另一方面是对活动参与者双方都要求很高。 一方用心,一方敷衍,那么很快就会双方都变成敷衍。故一周cp对于用户分类和活动运营显得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而言,并没有较好效果。 最后,一周cp的活动形式流程稳定单一,缺少变形。
一个新颖的活动很容易吸引用户,但是同时也很容易让用户感觉到乏味。比起颜值、三观等,用户对于活动的新鲜感会更加迅速的流失,特别还是一周cp这样相对稳定的活动。
2. summer summer是所有同类软件中,对群体和主题限定最集中明确的。
最开始限定的群体:名校 限定的主题:恋爱
创新的在于:社交条件——答题
而该产品是来自清华北大同学联合创立的,创始人的背景在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人群的目标用户中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summer在以下几点处具有特别的优势:
a. 用户质量较高,信息真实性较大。 群体学历质量属于同类中最高,且需严格的身份认证。最开始的时候summer只在清北两校进行宣传和推广,后面扩到到国内985和海外名校。若summer专注于高学历的恋爱问题,差异化会更明显。
综上,用户的真实性和质量都属于同类中最高的。
b. 社交条件创新。 summer中完成由陌生人到好友关系转变的方法只有两个:一个是相互喜欢(这个转换率几乎是0,我个人的话就是0),另一个也是答题通过才行。 而题目是需要用户预先自行设计,这样一种条件新颖且特别符合于目标用户为大学生。
c. 用户资料浓密的校园⻛,以及有明显的差异化。 用户设计的问题可以看成是:属于用户个人资料界面关于A类特殊化信息的内容。
在基础印象方面summer还包括了:有用户的就读专业和年纪(这部分信息在其他软件很少会涉及到),让我个人怀疑其团队是否这部分是收到了人人网的影响。
缺点:
a. 产品社交渠道、条件混乱且有严重问题。
summer的社交渠道众多,其中比较主要是条件搜索;
其次,还有广场、每日推荐、周末情侣、地图渠道、游戏、兴趣雷达等不下10种的渠道。 这些渠道没有主次,且所有渠道的社交条件高度都是一致的:答题通过。 而这个社交条件是要求非常高的,很多渠道下面设置这样的条件是不合适的。
我个人建议:每日推荐渠道,这个推荐每日只推荐一个,条件完全可以设计为可以直接发送私信。
b. 产品创新不足。
summer的创新除了社交条件以外其它方面都很难两眼。
比如:summer的社区,以及一些用户资料界面信息。 此外summer团队的敏感度还是可以的,比如:子弹短信出来,我个人使用过的软件中,summer是最快跟进该功能的。
3. 一罐
一罐是一款匿名社区APP,其产品上的特点是:让用户让用户感觉到无以复加的安全感——具体做法为无用户个人主⻚,无法关注,每次发布动态都可以更换昵称。 这三个特点让用户分享和倾诉更为自然真实。 一罐的团队是在发布一罐之前已经出品了好几个产品,且其中“生辰”APP已有一定的用户量且直接给“一罐”导入前期用户,这是一罐APP社区冷启动时一个较大优势。 此外,一罐的运营水平较高,每日话题和热帖比soul的质量高,用其创始人的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活脱脱的少女⻛”。 一罐除了社区以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闪聊(1v1匹配)。
闪聊是一罐中,唯一可以加入地缘和年龄等因素来筛选帖子,故该功能的交友性更强一些。
早期是用户发布帖子为期半小时,半小时内帖子会消失。最近版本改为上户在软件中上线该帖子就一直存在,该功能的交友特性更强一些。 提供最高的隐私保护和安全感,是一罐对于匿名社区的切入口。 而1v1匹配和新出的群聊,更像是一罐为了产品完整性提供的功能。
而我个人其实对于社区类产品理解并不深刻(上篇列出的产品关键点对于一罐这样的产品也不太受用),感知这类产品更多赢在用户定位和切入点,以及运营上。 关于一罐的特点其实我个人认为有点用力过猛,类似于微信主信息和漂流瓶内的用户信息分离一样,用户个人资料界面这块的丢失,意味着用户之间更难形成关系沉淀。
4. 恋爱圈
恋爱圈是非常接近探探的定位也是颜值交友,恋爱圈只在两个地方做了一些优化:
a. 丰富了用户A类特殊化信息: 允许用户自定义三个特点,放置在照片上,让其它用户第一眼除了可以看到照片以外还可以看到三个特点。(增大了用户点击喜欢的可能)。且三个特点不同于兴趣标签,有鲜明的用户个人特点。
b. 用户社交条件不同: 男生只能点击喜欢,女生则能任意直接发起聊天,且可以查看喜欢自己的异性。
这个社交条件的意义在于多了两种情况:
1. 男性刷到该女性用户,但不喜欢;
2. 男生尚未刷到该女性用户。 而第一种情况其实是一种*扰,重点在于第二种的情况。 缺乏探探的数据,故无法分析该情况是否常⻅且有必要改变条件。且这样的设计看似把互动概率提高了,实者对于广大的普通用户而言匹配几率比探探更低(理由在第三部分中叙述)。 小结:我个人认为为了优化男性用户体验,可以软件每日给男性用户匹配了一个女性用户(前提条件:当天没有新增匹配)。
这样,既难引起*扰也可以平衡普通男生用户体验。而如何匹配则可以根据软件迭代,丰富用户模型和信息后边有了精准匹配的基础。
第三部分
1. 谈“条件搜索好友”渠道与“好友推荐”渠道。
“条件搜索好友”像是去寻找商品的感觉,而“好友推荐”有“游戏”中有一些偶然和不确定的因素,类似“开箱子”。而这丝不确定性正是有点符合“感情”、“恋爱”主题的特点。 展开说,为什么年轻人大部分反感相亲? 我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反感目的太强(不想为了结婚而结婚) 不想让自己显得很着急嫁, 认为相亲是一种失败的表现。结合这三点。 故我个人认为“好友推荐”更适合交友软件。
故而,我个人不认可summer主打的条件搜索好友。
2.“恋爱圈”为什么男性用户匹配率比探探更低(用户行为分析)。
相信大家听过这个故事:让你不回头的穿过一个苹果园,选一个你认为最大的苹果,且无法更换。 这个故事其实一定程度就是谈婚姻的。 现在对于恋爱而言,把无法更换这个条件去掉: 探探的软件中,用户路过“果园”时会摘下任何一个他觉得“够大”的苹果,因为用户无法回头。 在恋爱圈中则不一样,用户可以“回头”,这样一来用户行为就会根据自己的精力在果园中圈一块地选出“最大的几个”而不是够大即可。
3. 一段话说明基础印象、熟悉亲密、A(B)特殊化信息。 基础印象:“你好,我叫王大锤。
今年16.目前在电子科大附小就读。” 熟悉亲密:“我跟你一样喜欢周末打牌、唱歌和一边打王者一边骂小学生。” A特殊化信息:“对了,我还是校篮球队⻓,王吃葱的远方表弟。” B特殊化信息:“另外,我们记得我们之前在我读一年级时还打过架,当时我一拳下去你就没起来。还在同一期滑雪兴趣班遇⻅过,在成都喜欢滑雪的可真不多。” 第四部分 1. 目前陌生人社交产品普遍暴露的问题 1. 好友推荐的技术较低、精准度亦不够:好友推荐是目前所有⻔类推荐中技术最滞后的。今日头条、淘宝等物的推荐会根据用户变换的行为而优化推荐。而soul、探探等全部社交软件均没有做到可优。而精准度更是自然。
2. 用户个人界面比较失败。
特殊化信息(特别是B类信息)以及话题提供这两个环节尤甚。
3. 社交软件的社交渠道和条件混乱。
4. 该品类的产品留存/盈利困难:目前来看实现盈利的APP只有探探和他趣,大部分软件并没有想好盈利自己的模式。会员制基本是每个社交软件都有的一个选项,但是目前而言,仅探探较为成功。
5. 社交产品同质化严重,亮眼的特色功能永远是稀缺物。
虽然这是目前社交软件的普遍问题,但是我个人认为社交产品创业仍然最好在理念、个人用户界面、特色功能三处中找突破口。 以上分析的产品和其他市面较为成功的产品基本都是从这三点突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