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北京
1、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
(2)海陆位置:东南与渤海直线距离150千米;
(3)经济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背部边缘,背靠燕山,面向渤海,南为黄淮海平原,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西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
2、北京的自然环境:
(1)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夏秋多,冬春少;
(2)地形:属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面是一片缓缓向海洋倾斜的平原;
(3)河流: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在地,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
4、历史悠久的古城
(1)城市布局:城内建筑成棋盘状,故宫位于城市中央;
(2)形成时间: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
(3)名胜古迹:八达岭长城、天坛、颐和园、周口店猿人洞等。
5、现代化大都市
(1)“传统”和“现代”并存:重要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修建中华世纪坛等现代建筑。
(2)“保护”与“发展”并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持旧城的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二、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1、人多地狭的港澳
(1)位置和范围:香港和澳门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的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澳门则位于珠江口西侧,与该省珠海市相邻。香港主要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2)一国两制: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港澳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港澳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方式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和下海——填海造地。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港澳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很发达,香港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台湾省
1、位置和范围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2、自然环境:
(1)概况:东部多山脉,西部多平原,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峰。河流湍急,水能蕴藏丰富。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不稳,是一个多地震的地区。、
(2)气候: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北部为亚热带气候,南部为热带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
3、台湾美称:
海上米仓
盛产大米
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富饶的宝岛,自然环境优越,森林、矿产和水产等资源十分丰富
东方甜岛
盛产甘蔗
水果之乡
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
亚洲天然植物园
森林面积广阔,岛上约1/2以上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森林。
森林之海
森林面积广阔
东南盐库
盛产海盐
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位置优势: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自然环境
(1)新疆地形特点:“三山夹两盆”,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40页图6.31 新疆地形与城市
(2)新疆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3)新疆植被:沙漠广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部分沿河地区分布绿洲。
(4)新疆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区内唯一外流河,注入北冰洋。
3、农业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水源丰富地区发展了绿洲农业。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哈密瓜、葡萄等),新疆已成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瓜果着色。新疆的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等特别有名。
4、资源状况
(1)油气资源: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近年的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储量的1/3,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气工业基地。
(2)西气东输:西起我国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通过管道输往东部,最后到达上海市。
十六、认识省内区域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1、概况:
(1)位置和范围: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自然环境: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3)对外开放历程: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其中的深圳、珠海就位于珠江三角洲。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至此,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发体系。
2、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
(1)资金来源:港澳地区(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台湾、其他地区。
(2)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3)主要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3、城镇的发展
(1)重要标志: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变化
(2)主要原因:①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
②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3)城镇化带来的问题:环境问题(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社会问题(交通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
(4)解决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注意环保,适当引进外来人口,搞好宣传教育,协调好人地关系,才有可能解决珠江三角洲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十七、认识跨省区域
一、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位置和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四省区。
(2)黄土成因:风成说,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吹来的。
(3)黄土高原地貌特点:黄土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层,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呈现“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形景观。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1)原因
自然因素
植被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地面物质组成
黄土结构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降水
降水集中7、8月份,多暴雨
地形
平地少、斜坡多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
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
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在经受人类破坏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
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长江沿江地带
1、概况
(1)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东起上海、西至四川省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2)自然条件
①地形:地势总的看来比较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平原东西排列,各段宽窄不一。
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③优势: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2、长江沿岸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1)沿江地带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①水土流失(长江上游);
②洪涝灾害严重(长江中下游);
③环境污染加重(长江沿岸)。
(2)长江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酸雨污染
华中酸雨区,是中国酸雨污染范围最大、中心强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区;西南酸雨区是仅次于华中酸雨区的降水污染严重区域;华东沿海酸雨区的污染强度低于华中、西南酸雨区。
十八、走向世界的中国
一、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基本国情
(1)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2)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
2、区域差异
地区
地形
气候
农业
全国性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
平原、高原、
山地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旱作农业区,小麦、大豆、甜菜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
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
夏季炎热,冬季
温和,降水丰富
水田农业区,水稻、油菜、甘蔗
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
高原、盆地
干旱
灌溉农业,温带草原牧场、山地牧场
青藏地区
高原
高寒
河谷农业,
高寒牧场
二、在世界中求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我国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入WTO,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合作,引进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3、中国的责任
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