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偷来的,车就长这样
2016款烈焰橙M3,在常年被身边喜好M的朋友们熏陶下,我购入了人生第一台M。拿到车的第二天,我就去了北京新修建的嗨谷赛道“磨合”。喜欢,非常喜欢,第一次与M的约会,光满足两字不足以形容。精准的转向,刚韧有余的车架,随君调整的侧滑角度。抓地,漂移样样精通。
只可惜,我的M3是台缺陷车。还未充分体验,变速箱的失灵便迫使我离开赛道。日常驾驶中,问题不会显现。只有处在赛道上的发卡弯中,出弯踏下油门的瞬间,变速箱会跳入空档,稍等片刻后突然入档。突如其来的暴走,会造成后轮打滑,并且无法预测何时失控。询问BMW经销商后,得到答案理所当然的是无法查出问题所在。毕竟,也没人会跑去赛道为我测试修车。
无奈,在短暂的相遇后我卖掉了M3。
▲与我无缘的M2 Competition
与M3分别后,我刚被挑起的M之情又怎能平抚。再次来到BMW经销商门前,看着店里售价颇高的M4ZCP,再低头看看经过一买一卖深受重创的银行账户。无奈钱包羞涩,只能迎娶价格相对较低的M2。小别胜新婚,取车当天中午,我就跑去了金港赛道。
M的魅力,在于纸面之外。来自家用车的底盘重心偏高,自身重量不低,动力平平,就连轮胎宽度也过于保守。但是关掉电子防滑后,踩下油门的瞬间。精准的操控,灵动的车尾将驾驶的乐趣发挥至极。与古板的外表不同,M在赛道的驾驶感受如同六岁孩童。
M2表面看似无趣的硬件,经过M部门调教,让我在赛道爱不释手。相较早期M3初出茅庐的电子助力转向,和电控差速器带来的些许暴躁。M2有着成熟的动态平衡,缩短的轴距使车身入弯后容易掌握。处在弯心,尾部的滑动极为灵活,车头的指向性甚佳。原厂略微推头的设计提供了充足的稳定性,在易于滑动后胎的同时,也给予驾驶员身处高速弯的扎实手感。
换句话说,收放自如。是一台可协助车手完成激烈操作,并保有驾驶乐趣的难得好车。
室外温度32,刚从车行出售,未做任何调整的M2,在雨后地面稍有潮湿的金港赛道,做出了1分14的圈速。实在让闷热的7月多了一份舒心。
自此,M2一直陪伴着我在北京的时光。回到温哥华后,拥有一台M,成为了我新的目标。注意力理所当然般,定焦在移植了M3/M4引擎的全新M2 Competition(雷霆版)。M2系列在北美火爆异常,并且十分保值。发售前的半年,我便早早放下订金。
订金交付当天,店里中心位置摆放了一台刚刚抵达的M4CS。据店员说,此款车型在温哥华不超过10台,非常稀有。
定眼一看,呵,难怪。高达13万加币的税前售价,同等新款尼桑GTR,直逼911 carrera s的起始价格。10台车能卖掉都不是易事了,何等真爱粉丝才会成为车主。竖起flag后,我随即离开,静静等待着M2C的到达。
▲不该来的来了
2019年1月的一天清晨,等待半年之久的M2C到了。我火速奔向车行。第一印象,秀气,内敛,可爱。
一番端详后,发现情况不对。方向盘下面有三个踏板,销售定错车了。我要的是自动挡,送达的却是手动档。心情跌落低谷,犹如掀开新娘盖头后,发现是个爷们,酸爽。
像蛤蟆一样张嘴吐舌,不知所措的销售小哥失了魂。同样来自北京的他停顿一会后,也只蹦出“哥们儿,咋办?”几字。
万念俱灰的我无意识的轻轻问道:“你这儿.......还有别的自动挡M吗?” 啪!再次打脸。他领我到停车场角落的墙边,那静静的停着一台灰色M4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