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年日照时数 B.七月等压线 C.七月平均气温 D.年降水量
伊利湖、安大略湖是北美洲五大湖中的两个湖泊。伊利湖面积约2.57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8米,最深64米,安大路湖面积约1.96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86米,最深244米。下图分别示意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位置及其1972-1973 年蒸发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安大略湖5、6月蒸发量最小,是由于
A.气温最低 B.水位最低 C.风力强度 D.正值融冰期
36.安大略湖蒸发量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影响因子是
A.面积 B.深度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下图为东南亚某半岛气温(虚线,单位:℃)、降水(实线,单位:毫米)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7.半岛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西南风。图中能够显示的判断依据是( )
A.1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B.7月等温线的分布特点
C.降水量等值线的走向 D.半岛东西两侧冬半年与夏半年降水量的差异
38.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狭长的半岛地区是重要的稻米出口区 B.该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
C.由于地处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多地震 D.夏秋季节多台风且带来洪涝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对图中P处等温线分布影响较大的因素有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地形 D.洋流
40.图示月份,北京
A.寒冷干燥 B.温和湿润
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1.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高度越高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高度每升高100m温度下降0.6ºC;图中显示等高线向数值较低处弯曲,说明是山脊,依据等温线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规律可判断图中a数值高于b,则在500米和1000米海拔上,山脊的北侧气温低于南侧,即山地的南坡气温高于北坡,而题中又提示该地位于中纬度,所以可以判读出该地位于北半球,同时甲、丙位于南坡且为向阳坡而气温较高;ab之间相差500米,气温相差约为3ºC,若a为11ºC,则b为8ºC,乙气温稍低于b,则可能为7ºC,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天气(大气环流),海拔高度(地形),坡向等。纬度差1º约距离111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所以等温线a>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丙、丁海拔相同,但是丙>a,丁<a,所以丙是阳坡,丁是阴坡;同理甲、乙海拔相同,甲>b,乙<b,所以甲是阳坡,乙是阴坡,甲、丙都是南坡为阳坡,该山位于北半球中纬度;而m、n两条纬线相距55千米,亦即纬度差约为0.5°,说明因纬度差引起的年太阳辐射差很小,影响年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地势和坡向,由前面分析可知甲、丙在阳坡,而甲地海拔更高,故其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故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3.A
【详解】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判断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A图中海峡为马六甲海鲜,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A正确;B为土耳其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B错;C为直布罗陀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C错;D为霍尔木兹海峡,属于热带沙漠气候,D错;故选A。
【点睛】熟悉世界重要海峡的空间分布以附近气候类型。
4.B 5.D
【解析】4.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 1500m,尤以1000m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刚果盆地位于赤道附近,位于热带地区,东非高原海拔在1000米以上,气候比较凉爽,人口相对分布稠密,故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符合图中曲线反映情况,B正确。中央大平原和落基山脉的过渡地带是农业种植区,地广人稀,故A选项错误。C项人口主要集中于海拔200m的恒河平原,与题意不符,故C选项错误。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示意图上的地区位于热带地区,但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于亚热带地区,与题意不符,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根据上题的的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根据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可知该地区400m以下气候湿热,不宜居住。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针对B选项和C选项,首先将海拔400m以下表述为峡谷地带和地势低平是不恰当的,其次这些也不是该地区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故B和C都是错误的。故选D。
【点睛】由图的海拔可知,该地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米之间,原因由于低海拔气温高,降水多,湿热的环境不适合居住,而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凉爽,适宜人类居住。
6.D 7.A
【解析】6.根据经纬网定位可知,图示地区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局部地区,M城市为墨西哥城,地处热带,属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有干、湿季节之分;但该地在海拔较高的墨西哥高原上,故夏季不炎热,冬季不寒冷,气温年较差小,AB错误,D正确;该地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等的影响,不会全年湿润,C错误。故选D。
7.M城市所处纬度低,属热带,太阳高度大,故冬季温度较高;位于墨西哥高原上,海拔高,气温受地形影响,夏季较温和;故是纬度和地形影响形成的特殊气候,A正确;气压带、风带和洋流不是该地气温年较差小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域,气温年较差很小;海陆位置,越靠近海洋,气温年较差越小;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湿度,湿度越大,气温年较差越小。
8.D 9.C
【解析】8.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气候、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下的分异现象。图中所示为伊塞克湖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引起的植被差异,是小范围的地域分异,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符合题意。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指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伸展并按纬度变化方向逐渐更替的分布规律。图中所示地区基本处于同纬度,所以并不能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不合题意。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B不合题意。垂直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取决于水热状况的变化,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伊塞克湖,湖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大西洋,A错误。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出水口,盐分物质随河流只有注入,没有排出,盐分含量较高,B错误。该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冬季融水量较小甚至可能没有,夏季融水量大,所以水位季节变化大,C正确。该湖泊由于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入侵,且湖水中含盐量较高,不容易结冰,终年不冻,D错误。故此题选C。
【点睛】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
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由地壳断裂塌陷而成。
10.A 11.C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图中显示赤道附近大陆西部近海和南北纬大致23°-45°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活动密度高,赤道附近主要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上升气流,而导致强对流天气,闪电活动强烈;而南北纬23°-45°之间大陆东岸海域主要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气旋(包括飓风、温带气旋等)活动频繁,强对流天气较多,闪电活动密度较大,西部海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强对流天气少。综上所述,影响大陆东西部近海海域闪电活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地形、 陆地轮廓、 洋流不会引起强对流天气,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
11.根据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赤道附近大陆西部近海海域和南北纬23°-45°大陆东部近海海域闪电平均密度大。纽约-伦敦从大陆东部海域进入大陆西部近海海域,虽然纽约位于北纬40°东部近海海域,但向欧洲西部航行,海上航线威胁不大,故A不选;我国山东青岛到海参崴,向高纬度航行,强对流天气逐渐减弱,闪电活动威胁逐渐减小,故B不选;广州到孟买由北纬23度附近,向低纬度方向航行,区间热带气旋活跃,闪电平均密度值较大,因此威胁也较大,故C正确;上海到智利,由大陆东岸海域,沿太平洋西海岸南行,经过大洋洲东岸赤道近海海域,闪电密度低,然后穿过太平洋,到达南美洲中纬度西岸,闪电密度也低,因此威胁较小,故D不选。答案选择C。
【点睛】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雷电发生条件:1.空气要很潮湿;2.云一定要很大块的,比较黑的云;一般是积雨云;3.天气干燥的地区一般不容易出现雷电。
12.A 13.D 14.B
【解析】12.由材料与相关知识可知,新疆和迪拜都是属于沙漠地区,干旱,多荒漠,风沙较大,故A正确;由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大,冬季寒冷,易有积雪,但迪拜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不会出现积雪,故B错误;环境恶劣,生物生存困难,无鸟类栖居环境,故C错误;降水量稀少,空气中水汽及其稀少,沙土几乎不含水分,不会出现露水,故D错误。故选A。
13.材料中体现“智能太阳花”昼开夜合且智能追光,随太阳光线的移动而移动,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吸收最大的热能,而传统光伏电池板,主要选择正午太阳高度角,早上和下午的吸收很少,D正确;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长短,是随地球公转不断变化,不是该设备能改变的,故A、B错误;太阳辐射的增强或者减弱,受天气和云层厚度影响,不会被该设备改变,故C错。故选D。
14.根据二分二至日特点和地形海拔相关知识,迪拜纬度大致是25°N,新疆纬度大致40°N,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距离北回归线较远的是新疆,因此“智能太阳花”的正午影子和转动的角度都大于迪拜,故A、C错;新疆海拔高于迪拜,距离太阳较近,“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小,故B正确;此时北极圈出现极昼,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越短,因此新疆白天比迪拜长,故D错。故选B。
【点睛】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温差和日温差很大,降水稀少,多荒漠地区,植被稀疏。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降温及其稀少,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数是受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改变而改变的太阳直射那个半球,那个半球的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反之越短,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同时距离直射点越近,则影子越短;太阳垂直照射时往往比斜射时吸收的热量多;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距离太阳近,往往太阳辐射强。
15.B 16.B
【分析】15.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强,而乙地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应该弱,但图中显示乙地有六级以上大风,甲地风力相对较小,表明气压和气压梯度力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CD;气温高低并不直接影响风力大小,气温不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排除A;图中显示,甲位于陆地,乙位于海洋,乙地摩擦力较小,因此下垫面性质是造成甲、乙两地风力差异大的主要因素,B符合题意。故选B。
16.读图可知,图中虚线框内是冷锋系统,西北是冷气团,东南是暖气团,锋面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因此,气温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因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图中等温线a、b、c、d数值的大小排列是:a<b<c<d,故B正确;等温线e、f、g、h数值的大小排列是e<f<g<h,故D错;图中锋面从近地面至高空的排列是III、II、I,故AC错。
【点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气压梯度力:它是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高空:只受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低空:受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
17.A 18.D
【分析】17.图中O地存在山脉,海拔高导致气温低,使得该地气温较同纬度其他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北)凸出(南半球越向北,纬度越低),故选A。
18.该图所示的天气系统表示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附近(低压槽处气压较槽线两侧更低)。在a、b两处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左(南半球)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两地近地面风向,综合分析可知,④正确。①③未吹向低压区,②处风向右偏转。故选D。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19.A 20.D
【分析】19.由图中纬度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为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冬季,罗马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上海冬季盛行西北风,孟买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为旱季,故BCD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故A正确。
20.南半球越往南气温越低,等温线①的数值大于②,故C错,等温线向低值凸出,根据凸低为高的原则,该区域中部气温较高,山地海拔高气温低,故A错,南半球夏季海洋气温低,说明不可能为海洋,应该是陆地,故B错,南半球陆地的东岸为暖流,西岸为寒流,故D正确。
【点睛】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2.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3.年移动幅度约为10°。
21.B 22.C 23.B
【分析】21.根据材料可知气温距平是某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自西向东,由沿海向内陆,数值从大到小, 反映了该季节越往陆地,气温越接近平均值,气候的海洋性逐渐减弱,B正确,A错误;由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由小变大,C错误;降水变率由小到大,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
22.从图中可以看出,等值线自西向东逐渐减小,且等值线呈南北走向,若受纬度位置影响,等值线应该呈现东西走向,①错误;等值线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②正确;地形影响的等值线会出现闭合或疏密变化剧烈,③错误;由于该处有洋流,受洋流影响等值线呈现南北走向,④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C。A、B、D错误。
23.温暖期,气温升高,冰川消融增多,海平面上升,海岸线会倒退,A错误;由于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因此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B正确;由于气温升高,天山雪线呈上升趋势,C错误;气候变暖,容易导致气候异常,旱涝灾害频发,因此水热资源的开发难度提高,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
【点睛】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形、坡度等。
24.A 25.B 26.B
【分析】24.因为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故M地的气温有两种可能性:25℃<M<30℃,15℃<M<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脉,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故只能是15℃<M<20℃,故选A。
25.两者纬度相近,故A错误。甲居内陆,乙在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大。根据等温线的“陆南点南”规律(即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则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可判断出当地为夏季。由于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故乙气温相对较低。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故甲地气温相对较高。所以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B正确。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C错误。流经乙附近洋流的主要是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流的影响,D错误。故选B。
26.根据所学知识,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图示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B正确。该地不受东南信风或东南季风的影响,AD错。当地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C错。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27.B 28.A
【分析】27.从图中可看出,等温线平直且与纬线平行,说明该地区同纬度海陆温度相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故A项错误。依据气温日变化的规律可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所以14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故D项错误。12时太阳辐射最强,陆地增温超过海洋,陆地气温也高于海洋气温,故C项错误。出现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的中间时间段最易出现海陆温度相差最小或者相同的情况,故选B。
28.读图可知,该等温线出现一天或一年中发生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水比热容较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强,等温线出现一天或一年中发生向高纬或低纬凸出的现象,故A项正确。天气系统在图文资料中没有明确的信息,故排除B项;植被覆盖率应当是相对稳定的,没有季节变化,故C项错;城郊之间的环流主要影响城市与郊区的气温,对该区域海陆间的气温影响不大,故排除D项。本选A。
【点睛】等温线延伸方向的分析思路:等温线的延伸常表现为三大平行,纬度、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和地形地势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1)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理论而言,某日同一纬线上各点,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获得的太阳辐射量相等气温相同。因此,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2)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分布和洋流性质的影响。①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水比热容较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强,等温线出现向高纬或低纬凸出的现象,使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②洋流性质的影响。沿海地区常受洋流影响。受暖流影响,温度增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受寒流影响,温度降低,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相一致。近地面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海拔相同的地区与地面高差相等,温差也相等,若近地面气温相近,则等温线的分布与等高线平行。
29.D 30.C 31.B
【分析】29.图中25℃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纬凸出,应为南半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正确,AB错;圣地亚哥受秘鲁寒流的影响,不受暖流影响,C错。故选D。
30.由图中信息可判定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的气温有两种可能性:25℃和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应为20℃,所以M地的气温应较20℃更低,由于等温距为5℃,所以M地气温应大于15℃而小于20℃,故选C。
31.读图,甲地气温介于25-30℃,乙地气温介于15-20℃,甲地的气温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更靠近内陆,升温更快,乙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升温较慢,所以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分布,B正确;两地纬度相当,A错;此季节大气环流差异不大,C错;两地均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地形差异不大,D错。故选B。
【点睛】本题要注意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半球的季节。可以简单用以下方法,即1陆南,7陆北。意思是: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应为1月,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1月为当地夏季。
32.D 33.C
【解析】32.甲植被类型的气候特点是年降水量在1600mm~3500mm,年均温是30℃左右,终年高温多雨,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且分布在赤道比较狭长的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在南美洲分布面积最广,主要分布在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3.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再根据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可以判断得出:乙地年均温在0°C~15°C之间,年降水量丰富属于湿润地区,符合针叶林的生长特点。丙地年均温变化幅度大,而年降水量偏少,对应的植被类型是草原,可能是热带草原、温带草原。丁地年均温在0°C以下,分布面积较小,苔原带比较符合。乙、丙、丁代表的典型植被分别是针叶林、草原、苔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与植被的分布,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提取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根据气候的判断方法判断图中的气候类型,再判断其对应的植被类型,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4.C
【详解】根据经纬度和岛屿轮廓可以确定该岛屿是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该岛受地形、暖流、东南信风的影响,东侧迎风坡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西侧背风坡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该岛东侧降水量多于西侧。排除D选项,因为图中等值线若反映的是年降水量,必然有东多西少的空间规律,而图中几条等值线反映不出东多西少的空间规律;该岛东侧阴雨天多、西侧晴天多,所以西侧的年日照时数应该多于东侧,图中几条等值线没有反映出这样的空间规律,排除A选项;同学们知道,随纬度增加,气温逐渐降低,该岛从北向南,纬度逐渐增加,所以从北向南该岛的气温也应该是逐渐降低,题干指出a>b=c>d,与实际气温分布吻合,c线向低纬弯,说明气温低,地势高,这与实际的地形(山地)又非常吻合,所以C选项正确。该图与七月等压线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B错误。故选C。
【点睛】该题关键要通过经纬网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知道为马达加斯加岛,进而对该岛屿东西两侧的气候进行判读,获取降水、日照、地形、气温等相关情况。
35.D 36.B
【解析】35.读图可知,安大略湖5、6月份湖水几乎没有蒸发,最可能的原因是此时湖冰融化吸收大量热量,使湖水温度与大气温度温差最小,所以此时蒸发最弱,D正确;北半球5、6月份气温逐渐升高,A错;水位高低与蒸发量的大小关系不是很大,B错;风力强弱不会导致湖泊出现如此小的蒸发量,C错。故选D。
36.一般而言,湖泊蒸发量的最大值应出现在湖水温度最高的时间,安大略湖面积虽然小于伊利湖,但深度远远超过伊利湖,所以安大略湖的湖水体量更大,温度变化更小,增温和降温较伊利湖慢,因此安大略湖最高水温出现时间比伊利湖晚,所以湖泊蒸发量最大值比伊利湖推迟近2个月,其最主要的因素是深度,而不是面积,B正确,A错;两湖泊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差异不大,CD错。故选B。
37.D 38.B
【解析】37.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1月和7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季风风向无关,A、B错误;降水量等值线大致呈现南北走向,冬夏季没有明显差异,C错误;半岛西侧7月降水多,东侧降水少,说明西侧为西南季风的迎风破,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1月东侧为东北风的迎风破,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故选D。
38.图中狭长半岛是指马来半岛,人口稠密、耕地少,稻米出口量少,A错;该地区人口稠密,廉价劳动力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快,B正确;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C错;该地区纬度低,接近赤道,受台风影响较小,且半岛面积小、坡度较陡,地表水很快汇入海洋,不容易积水,洪涝灾害少,D错;故选B。
39.C 40.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读。
39.A. 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所以A错误。
B. 受海陆分布影响的话,等温线应该与海岸线平行,所以B错误。
C. P处为大分水岭所在地,受地形影响,气温较低,所以等温线凸向高处,所以C正确。
D. 受洋流影响的话,等温线应该在大洋边缘出现弯曲,所以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40.图中等温线的分布显示,大陆的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说明此时为南半球冬季,那么北半球则为夏季,所以北京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