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 持续淤积 B. 先侵蚀、后淤积 C. 持续侵蚀 D. 先淤积、后侵蚀
8. 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 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 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 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读图分析能力。随着距离海岸的距离增加,海水深度增加。根据图中1975~2004年的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变化,1975年至1990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淤积严重,海水深度减小;1990至2004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点的距离减小,海水深度增加,说明近岸海域海底以侵蚀为主,所以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先淤积、后侵蚀,故选D。
【8题详解】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992~1997年期间,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下降,说明海水深度增加,泥沙淤积减轻。黄河入海径流量减少,河口处泥沙淤积减少,水深加大,B正确;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的冲刷作用加强,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加重,河口处水深减小,A错误;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处水深变浅,C错误;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增加,流速变快,泥沙淤积增大,河口处水深变浅,D错误。故选B项。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抑制作用。下图示意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和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是因为( )
A. 进城人员的返乡意愿增强 B. 产业转移速度加快
C. 国家和家庭养老压力增加 D. 城镇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10. 为缓解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效措施有( )
①改善城镇条件,创建良好环境 ②不断推进产业升级
③城镇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岗位 ④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9. A 10. B
【解析】
【9题详解】据图可知,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是通过人口迁移意愿来实现的。农村人口老龄化,会导致进城人员的返乡意愿增强,从而抑制城镇化的发展,A正确;产业转移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抑制作用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国家和家庭养老压力增加,不会对城镇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C错误;城镇就业岗位并未大量减少,D错误。故本题选A。
【10题详解】改善城镇条件,创建良好环境,城镇提供优惠政策,增加岗位,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口迁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①③正确;不断推进产业升级,适于普通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减少,不利于人口的迁入,③错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人口的迁入,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故本题选B。
11.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 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
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 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
【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分析,甲区域粮食呈现负增长,但人口却大增,最高接近30%,极有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区,产业结构升级,粮食产量下降,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人口吸引力强,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A错误;乙区域人口和粮食都呈现增长趋势,但人口增幅略大于粮食增幅,说明粮食难以自给,需要从其他区域调入,B正确;丙区域大部分省区粮食增幅大于人口增长幅度,但有部分省区人口和粮食增幅不大且相差小,说明有部分省区位于我国自然条件好,粮食产量大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小,C错误;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但粮食增长迅速,产量上升,D错误。故选B。
人类工程建设一般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在青藏铁路路基建设中,采用了自动温控通风管技术。通风管路基主要由路基主体、道渣和通风管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5~6个月。下图为通风管路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通风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路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是( )
A. 防止热量散失 B. 防止路基积水 C. 防止路基冻融 D. 保护生物通道
13. 通风管挡板( )
A. 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B. 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
C. 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 D. 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由材料“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可知,通风管主要作用是散失路基热量,而不是防止路基的热量散失,A错误;通风管散失路基热量,可以防止冻土融化,保障铁路安全,C正确;通风管不能防止路基积水和保护生物通道,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青藏高原是高原气候,该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即使是正温期时,夜间温度可能在0℃以下,通风管也会打开工作,夜间通风管打开后,冷空气进入,利于降低土层温度,保障铁路安全,A错误、D正确;负温期时,日平均气温小于 0℃,通风管会打开工作,B错误;夏季白天外界温度高于0℃,通风管大多会关闭,C错误。故选D。
王教授从甲地出发到乙、丙、丁三地考察,下图为“出发地与目的地典型景观以及抵达时的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