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本文之前,麻烦您点个“关注”,以便于我们日后有更好的交流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输出优质的文学经典内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我们继续来学习唐诗三百首中的七言古诗,今天来看到岑参这篇千古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们从题目上来看,目前在解释这首诗的很多解读中,都是对于武判官这个人到底是谁?几乎没有解释清楚,我们在参考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武判官是大唐铁血宰相武元衡的父亲武就,其父武载德曾任湖州刺史,是武则天的堂兄弟,武就比岑参大两岁左右,在天宝十三年岑参第二次奉朝廷命令出使西北边塞,接替时任封常清节度使幕僚武判官的职位,这首诗就是写的当时岑参和诸将士送别武判官回长安京都时候的情形,其中写雪之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是成为千古名句,比之谢道韫咏雪之词,未若柳絮因风起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人物场景的描写,用词之惊奇为古今之最,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来看看诗句的内容。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北的大风席卷天地之间,那些白草,白草是西域地区特有的野草,秋天时候变白,诗人说白草因为大风的猛烈刮动,多数都被吹折了,在八月的季节,中原地区还不算很寒冷,可是西北边塞已经悄悄的下起了满天的飞雪了,那里的人们在一觉醒来之后,看到的是如同一夜春风来临,那窗外的梨园林中满树的白色梨花争相怒放,此情此情不是西域所有,但是诗人用中原梨花开放的场景来形容西域雪景,不但别具一格,更是动人心神,让人耳目一新,在古今诗句中,用梨花来形容雪花的,无出其左右,堪称神来之笔。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这些雪花在珠帘之间飘进了军帐当中,沾湿了罗幕,这里的珠帘和罗幕都形容军帐的高贵华美,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当时西北边塞地区连年征战,军帐也不可能真的是做得那么华美,用珍珠装饰帘子,用华丽的布料做成罗幕,包括后面这句讲的狐裘、锦衾也是形容将士们穿的袍子,盖的被子看起来都很高贵,实则并非如此,所以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面,他们穿的似乎不够暖和,盖的被子也很单薄,乃至于他们因为天气寒冷的缘故,作为将军的人,两手冻得都拉不开弓了,作为都护的人,身着的铠甲铁衣也因为寒冷天气难以穿到身上,诗人这些细节的描写,突出了边疆战士军官上下融合,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军旅情谊。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雪暮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瀚海指的沙漠,在一望无涯的沙漠中,凡是有水的地方都结上了厚厚的冰了,而天空看起来阴沉沉的,那些云雾一动不动,似乎万里长空都被凝结住了一样。这个时候主帅在中军帐中设宴为即将回京的武判官送行,他们在宴会当中弹奏了胡琴还有琵琶,吹响了羌笛,以此来助兴,他们在觥筹交错之间,开怀畅饮,不知不觉都到了傍晚时分,然而辕门之外大雪还是纷纷扬扬下个不停,以至于插在帐外的红旗也被冻住了,看起来都不能翻动了,可想当时天气之寒冷,武判官回京之路,又平添了许多不便。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轮台是个地名,在新疆境内,他们在轮台东门送别武判官回京,在茫茫大雪当中,武判官踏上了天山回京之路,他们不管天气的寒冷,站在风雪中目送战友的离去,直到武判官转入山路峰峦看不到人影了,只留下雪地上那些马蹄脚印,诗人最后的这些描写,并没有说到自己的心情是感伤还是欢喜,也没有写到他跟武判官之间有什么密切的往来,由此说明诗人跟武判官的关系只是同朝为官,岑参这次是来接替武判官的工作,他只是把当时的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了这首诗,但是在我们看来,虽是叙事记录,以今人之文笔,想写出如此绝妙的诗句,恐怕是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