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里的战车用多少零件组成,兵马俑里的战车有什么用

首页 > 机动车 > 作者:YD1662024-01-05 20:20:43

秦兵马俑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从兵马俑坑展现的阵型看,步兵在军队中的作用显著提升,但战车仍然是军队的重要力量。据推算,三座兵马俑坑内总共有战车140余乘,其中一号坑约有战车50余乘,二号坑有战车89乘,三号坑1乘。

秦俑坑出土的战车都是木结构的立乘车,单辕、双轮、四马驾挽,车的主要结构分为乘载的车舆(即车箱)、转动前行的轮轴及用作牵挽的辕和衡三大部分。出土时,战车或在很早的时候被焚毁,或已腐朽,但根据木头的朽迹,可以复原出战车的原貌。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40厘米,进深110或120厘米,前面和两侧有围栏,后部留出车门,乘车人从后面上下车。与殷周时代的车相比,秦代的车辕加长,轮辐增多,车舆增大,车轴变短。

秦俑坑战车的不同点在于,车上乘员及其担负的职责存在差别。考古专家根据这些不同点把它们分为一般战士乘的战车、军吏乘的指挥车、四人乘的驷乘车及二人乘的佐车四类。

第一类:战士乘的战车。每乘车有三名乘员,他们在车后一字排开,御手(也就是驾御车的人)在中间,双手前伸,呈驾车姿势;车左、车右一手执兵器,一手做扶车状,分别站在御手两侧。从西周到秦代,战车上的成员都是三人,这是战车的标配。这三人中御手为下级军吏俑,车左车右为一般战士。三人都穿甲衣,但御手的甲衣甲片比车左车右的甲片小,防护更完备。在战场上,御手负责驾车,车左车右负责与敌人格斗。

第二类:军吏乘的指挥车。指挥车装饰好一些,车箱周围有精细的彩绘花纹。这类车上的乘员也是三人,军吏、御手和车右。军吏有高低之别,或为高级军吏俑,或为中级军吏俑。御手和车右都头戴长冠,身穿铠甲。车上人员的位置并不固定,军吏和御手的站位可能互换,车右始终在右侧。车上乘员的职责分别为,职务较高的军吏掌握金、鼓,以击鼓鸣金的声音指挥随车的步兵或攻或退;御手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证车马进退有节,安全奔驰;车右的职责主要是与敌格斗,保护指挥军吏的安全。

第三类:驷乘车。驷乘车就是四人乘坐一辆车,这种情况十分罕见。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各出土一辆。二号坑的驷乘车已焚毁,形制不明,车后跟御手、军吏、车左、车右。三号坑的车有彩绘装饰,级别较高,车后有御手、军吏和两名甲士,三人戴冠,一人因无头而冠饰不明。历史上驷乘车都是在非常情况下为加强战斗力的一种安排。这两辆车均居于重要地位,似乎有特殊的作用。

第四类:佐车。二号坑骑兵阵前出土六乘佐车,车上有两名乘员,御手居左,车右居右。御手的装束与指挥车上的御手相同,车右披甲,戴长冠,地位高于一般战车上的车右。通常军阵中的佐车是主车的后备车,以防不测事件发生时供主人乘坐。骑兵阵的士兵是骑马作战,佐车或作备用,也可作为机动车使用。

秦兵马俑坑中布局的140多乘战车说明,战车在战国末期仍然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们在秦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兵马俑里的战车用多少零件组成,兵马俑里的战车有什么用(1)

秦俑一号坑战车遗迹

编辑:慕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