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性其实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反映的是汽车的综合性能,包括汽车的最高车速、加速能力、最大爬坡度等,而不仅仅是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其实更能体现汽车动力性的指标是汽车的推重比,它是指汽车重量与汽车最大功率的比值。显然,汽车的推重比越小,表示单位发动机功率驱动的汽车重量越小,汽车的动力性就越好。比如A车型的发动机功率是100千瓦,车重是1300公斤,那么A车型的推重比就是1300÷100=13公斤/千瓦;B车型的发动机功率也是120 千瓦,车重是1800公斤,那么那么B车型的推重比就是1800÷120=15公斤/千瓦。二者对比可知,A车型的动力性强于B车型。
不过这种对比还是比较粗略的,有时候与实际驾驶感受不符。这主要是因为发动机的功率调校是不同的,有些车型前段调得比较高,油门比较灵敏,加速较快,动力比较足,但是在中高速时加速乏力,这种车型开起来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车有点“贼”;而另一些车型的调校与此相反,油门的前段较为迟钝,而中后期加速较快,这样的车型开起来感觉比较稳。现在的发动机越来越趋向于小排量,虽然功率可以标注的很高,但是却是在很高的转速时才能获得。为了让汽车有更好的驾驶体验,一般车企都把油门前段调校得比较灵敏,让人有一种汽车加速挺冲、动力挺足的感觉,但是汽车的中后段加速却很乏力。而一些基础排量较大、功率较高的车型,就可以把油门调校得比较平顺,总体加速是比较快的。
那么汽车在日常驾驶中需要消耗多少功率呢?是不是时时刻刻都输出最大的功率呢?显然并不是,其实汽车在日常行驶中只消耗了发动机很少的一部分功率,其它的性能被储存起来了,称为发动机的储备功率。比如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低速匀速行驶时,滚动阻力一般是车重的5%左右,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此时消耗的发动机功率一般在10~20千瓦左右;当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由于有巨大的空气阻力,消耗的功率会有所增加,一般是在20~40千瓦之间。不同的车型略有差别,具体的数据可以通过汽车的瞬时油耗计算出来,在此就不做详细的论述了。在日常驾驶中,最接近发动机额定功率的驾驶状态是:以低速挡爬极限坡度,此时的汽车油门踩到底,节气门全开,发动机输出最大功率。在这种状态下,发动机的热效率也是最高的。
还有一些新能源车型上面直接有功率表,从上面直接就可以看出汽车消耗的发动机功率。不过不论什么车型,汽车都是有很大的发动机储备功率的,这些储备功率用来应对汽车在行驶中遇到的加速、上坡等情况。一般越高档的车型,发动机功率储备越多,这也是高档车动力性更好、加速更快的主要原因。打个比喻来说,普通人的存款只有十万,而富豪的的存款有几百万,在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其实生活成本差不了太多,但是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生病、社会危机等,富豪的抗风险能力就比普通人强太多了。所以你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爬很陡的大长坡时,马力较大的车型可以轻松的爬上去,而马力较小的车型却爬的又慢又吃力,发动机嘶吼着汽车就是不走道。所以懂车的人都说动力性是汽车的第一性能要素,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