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有在庞大的国内市场上,才真正存在舆论中的"换壳车"。同品牌、同集团旗下的两款同级车,有着相似的外形、同样的动力总成,甚至在驾乘感受方面也几乎一致。不同的只是,它们来自不同的合资厂、或者贴着不同品牌的logo而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大家已经司空见惯的"换壳车",在看似本质相同的情况下,它们真的只是换了个壳那么简单吗?
近一年以来,市场上新晋的此类车型就不胜枚举。一汽丰田奕泽和广汽丰田C-HR、北京现代瑞纳和东风悦达起亚焕驰、一汽-大众宝来和上汽大众朗逸等等。回顾以往,这类"换壳车"更是多到数不清。也许你不禁要问,同样的技术实力,为何要造两台差不多的车来同台竞争?这难道真的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首先,"双合资厂"的政策导致了厂家对于热门车型的争夺,换壳造车、改名造车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双车型"战略也促使了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保有量进一步增长,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要数当年的帕萨特 迈腾,看似竞争白热化,实际各自的销量也都明显超越了同级的日系、美系竞品。除了战略上的优势之外,"换壳车"究竟在自身层面上有哪些不同之处?我们不妨通过两组车型来一探究竟。
同品牌"换壳车":大众宝来与大众朗逸
宝来共计8款车型,售价11.28-15.98万元;
朗逸共计6款车型,售价11.59-16.29万元;
从售价、车型数量来看,宝来在起售价、最高价两项都比朗逸低了3000元,车型也比朗逸多了2款。单从账面上来看,宝来也需要比朗逸更具性价比优势、为消费者提供的选择空间也更加灵活。接下来,我们就从两车自身的各个方面来剖析一下它们究竟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