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什么科比名句“多少人粉你,就会有多少人黑你”来解释,这台朗逸Plus并没有那么容易读透。而作为开头,我就先来聊一聊这台车上我不喜欢的点:
车上所有的塑料覆盖件,没有一块是软的,包括最常接触到的窗沿和腿靠,都是硬得清脆。
所有的储物格,内侧都没有橡胶或绒毛包裹,东西丢进去都叮当作响。曾经汽车之家以绒毛层掉不掉毛来断定工艺质量,这台车却一点机会都不给。
空调出风口没有大小调节,想要关闭需通过推到一侧到底来操作。
后备箱只有雾灯尾灯位置有覆盖件,其余都是钢板裸露,备胎盖板没有拉手,只有一个窟窿。
副驾遮阳板上的化妆镜没有盖板没有灯,主驾倒是没有这个问题,因为连化妆镜都没有......
没有*(太阳眼镜)储物格。
低配车型上的中控屏是块黑板,上面杵着一个手机支架。
其实这个名单还可以继续下去,但在列到最后一条的时候,我却有些想把它划掉。没错,这样的做法确实很“过分”。在中控位置放块“黑板”,这样的设计只会出现在国产自主品牌的底配车型上,一般都是为了后期可以加装中控大屏,有着安卓系统、可以播放DVD尺寸、大小或许有100英寸的那种。
但是,这个手机支架的设计,其实还是很有深意的,听我慢慢道来。
▎手机支架背后的用户逻辑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理念:各大品牌的低端车型,其实并没有任何必要去设计一个极其复杂的车机系统,因为无论它做的怎么好,它的实用程度都不会超过一台手机。
我曾经看到过无数次,一块内凹设计的显示屏(几天前开过的讴歌TLX-L就是个不错的案例)前架着一只手机,被司机当导航使。我的一个叔叔还在屏幕前垫了一张餐巾纸,防止手机把屏幕刮花。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一个几乎做到百分百交互的投射屏,连上手机之后,直接将屏幕当做手机的控制界面来操作。我曾经把这个想法和某位设计车机的车企工程师(其实就是我的表哥)交流过,然而,他是这么“劝”我的:
“如今的车联网系统已经越来越发达了,手机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车载互联的需求,整车厂需要研发更有针对性的车机系统来满足车联网发展的需求,而这种与车本身联系更加紧密的车机系统,也会比手机操作系统拥有更加全面更加定制化的功能。所以我觉得你这个想法只能是过渡,但不会是车企的发展方向。”
我表哥大概是这么说的吧,但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也就不再拥有这个想法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大众竟然在这台朗逸Plus上帮我实现了这个想法!只不过,是以一个更加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把手机支在那里。但当手机被架在那里的时候,它的身份会更高于手机本身。因为大众为这台车配备了一款APP,用于查看以及连接车辆的各项信息以及多媒体系统,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大多数驾驶者对车机的需求。
总而言之,它看起来很简单,但大众敢这么做的原因可并不简单。
▎回到“没有需求”,朗逸Plus如何满足这个需求
好了我有些被手机支架带跑了......要做到让没有需求的人去爱,“均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
大众的A级车在市场中一直是一个综合性能十分出色的群体,这台朗逸Plus也不例外。新车型的外观相对老款更加时尚,更大尺寸的车长与车宽呈现出了更佳的车身比例,更加宽阔的前脸有一点凌渡的味道,而倾角极大的C柱和小三角窗也将这台车最美的视角,也就是后45°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车内的也是一样面面俱到。座椅舒适度极佳,加长75mm的后排座垫提供了更加出色的腿部支撑,后排出风口和双USB极大程度的照顾到了后排乘客的乘坐体验。包括带跟车功能自适应巡航在内的多项主动安全配置也是极大程度的增加了驾驶便利性。
另外,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小黑板”和中规中矩的6.5英寸显示屏,顶配车型上带有Carplay功能、以及来自于科大讯飞的、可识别方言的语音识别系统的8英寸屏也能提供极大的便利性和可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