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电动车的朋友们会发现,电动车电池在长时间使用后,每次充满电时能支撑的时间越来越短。更有甚者,当电池很长一段时间不用后,会出现电量亏空,无法充进去电的情况。
为什么电池能储存的电量会越来越少?如何防止电池存储电量减少甚至无法充进电的情况发生呢?
电池的电量是怎样被消耗的?
市面上常见电动车电池类型包括铅酸电池、锂电池、石墨烯电池等等,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今在电动车中应用最广泛的铅酸电池。
跟其他电池相比,铅酸电池具有价格低廉、可回收、安全性能高的特点,理论上,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在 2 年左右,可以承受大约 400 次的深充深放电。
想知道电池电量怎样被消耗,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铅酸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池一般都有阳极和阴极两个极板,电池在充放电时,电解液会与阴、阳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电子在阳极和阴极之间循环往复,释放或者被吸收,以此来进行电池的充放电。
铅酸电池的阳极和阴极分别由二氧化铅(PbO₂)、铅(Pb)成,电解液为稀硫酸。电池在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使用时通过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铅酸蓄电池化学总反应式
电池的电极是由许多个小的电极颗粒堆叠而成的,在铅酸根离子不断传递的过程中,理想状态下电极结构是不会受到破坏的。但事实上,因为各种非理想因素,当电子进出电极时,不可避免的会与电极发生撞击,或者产生其他电化学作用,使得电极板遭到破坏,也会导致电池逐渐失活。
为什么电池
会越来越不耐用?
1
电池本身的因素
铅酸电池的电压特性是随着时间的累积,电池逐渐释放电能,但是在放电后期,电池电压存在一个突降的波形,此时如果电池继续放电,就会造成电池的过度放电。时间一长,电池内部的均衡一致性变差,电池也就越来越不耐用了。
有的人习惯于每次都将电动车的电用尽之后才进行充电。这样看似是“及时”充电,但是对电池的损害非常大。因为深度放电会造成电池内部极易盐化,严重时造成电池变形膨胀,产生安全隐患。
蓄电池行业标准上对电池的循环寿命要求为 70% 放电,即 10Ah 电池 5A 放电 84 分钟,这也表明电池放电深度越浅,电池的循环寿命越长,电池的使用周期越长。
2
充电环境的温度
根据实验室的理想情况,充电温度最好在室温,也就是 25 摄氏度下进行。但是电动车经常被我们放在室外充电,这就导致在夏季或者冬季比较极端的条件下,容易出现电池充电不满,或者过充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导致电池越来越虚的因素。
3
还和铅酸蓄电池的脱镉、硫酸盐沉积有关。
由于传统铅酸电池中加入了镉,虽然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但镉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出于对环境的保护,各大铅酸电池厂家在以后生产的电池中不再添加镉,镉的缺失导致了各项性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包括电池寿命的衰减。
另外,电池放电以后就开始了硫化过程。如果不及时充电,硫化结晶将会聚积并逐步形成粗大的结晶,一般的充电器对这些粗大的结晶是无能为力的,会逐步造成电池容量的下降,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所以,除了每天充电以外,还要注意,使用完了以后要尽早的充电,尽可能使电池电量处于饱满状态。
怎样正确使用电池?
与普通电池一样,铅酸电池也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只有正确地使用电池,才能使电池更加耐用。
1
怎样避免电池无法充进电的情况发生?
①当电池长时间不用,电池极板会出现硫化的问题,进而导致电池亏空,无法充进电。所以长时间不用设备时,需要将设备的电池卸下取出,这样可以有效延长电池寿命。
②关掉漏电保护器。在电动车正常运行状态下,如果电路发生了过载或短路,漏电保护器可以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保护人身安全,但是在电动车不运行时可以关掉。关掉漏电保护器之后,整个系统是处于断电状态的,当电池处于无电状态时,电池内部没有电化学反应,硫化状态会停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电池。
③定期充电。当长时间不使用电动车时,需要定期给设备充电,这样可以保持电池中电极上活性物质的活跃程度,使电池衰减变慢。
2
日常使用电池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如果需要长时间存放设备,最好将电池电量保持在 50% 左右,这是电池最好的存放状态。
②使用原装充电器,原装出厂的充电设备是最适合和稳定的,其他充电器难免会出现不匹配的问题。
③每次不要使用到电量极低才充电,而是应该在 30% 时就将充电器连上。每次充电也不必充到 100%,80% 以上就足够。每次充电都充到 100% 时电池电压增高,从而对电池造成压力。
④充电顺序不对,会造成很大的冲击电压,即浪涌电压。正确的充电顺序应该是先连接插座插头,再连接数据线到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小浪涌电压。
⑤在适宜的环境下充电。过冷或过热的环境容易影响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速度,造成电化学反应过量或不充分的问题,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使用电动车。
我们要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去使用电动车电池,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正确充电方法,同时也要相信电池技术的发展,会使得电池的性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来源:科普中国
实习编辑|刘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