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短期内只适合大尺寸的电池包,小电池包几十度电池的话,塞下一大部分热管理、冷却材料,拉高电池重量降低能量密度还拉高了电池成本,所以不适用于给中小型车来用。而能承担这种电池重量和成本的,往往只有尺寸偏大的高端、豪华电车能承受得起,我们要知道这种技术,往往都会伴随着高成本,所以要配合着有一些溢价能力的产品来使用。
往后,理想的规划,可能会陆续应用到50万、40万的产品,最终的目标才是应用到20万元左右的纯电产品上。所以短期内不用琢磨在低价位拿到这种快充能力更好的产品了,现阶段,最好用、实用而且适用于低消费人群的,仍然还是3C或者是4C级别的电池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