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Galaxy S6 edge、S7 edge相比,Galaxy S8的曲面边缘明显“平”了不少
有意思的是,虽然三星这两代的三款产品才是“大曲率曲面屏”的开山鼻祖。但实际上,三星自己却很早就放弃了大曲率的曲面屏设计。自2017年的Galaxy S8系列开始,三星方面就显著减小了旗舰产品上曲面屏的边缘曲率。
Galaxy S22 Ultra的屏幕虽然乍看之下很“曲”,但更多却是中框造成的错觉
事实上,最近几年尽管三星也曾推出了诸如Galaxy Note10 、Galaxy S22Ultra这类,屏幕边缘“看起来”弯得很厉害的机型,但实际上它们的曲面弯曲程度以及曲面部分的宽度都已大为克制。“看起来弯”更多的则是因为中框与底壳的造型所致,并非屏幕本身的曲面很大。
全面屏时代的“瀑布屏”,也有不得已之处
当然,对于更多朋友来说,提到最近这几年的“大曲率曲面屏”,想到的还是几款极具代表性的机型。比如华为的Mate30系列,比如vivo的NEX3、NEX3S,以及荣耀的Magic 3、Magic 4系列。
不可否认,这些机型不仅采用了曲率、曲边面积都极大的屏幕设计,并且也正是它们将“瀑布屏”这个名称真正赋予了这种设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开创了智能手机外观设计的一个新“流派”。
然而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那样,在这些机型开创“瀑布屏”设计的年代,真正的大曲率曲面屏先驱三星,其实早已抛弃了这样的设计,逐渐转向了“微曲屏”方案。那么,为什么这些厂商还要在当时积极采用和宣传“瀑布屏”呢?
很显然,为产品在外观上提供一个很高的辨识度,并通过“瀑布屏”这个名称来营造噱头,当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意识到一些额外的时代局限性。
比如,熟悉过往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当时手机行业的“全面屏”概念方兴未艾。虽然类似三星、LG之类的厂商已经开始主导显示参数的革新(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杜比视界屏幕,早在2017年已在手机行业出现),但对于当时的国内市场来说,比起追求屏幕的“色彩素质”,追求更高的“屏占比”显然才是更容易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设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