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为应付老师课堂提问,上课铃声响起来匆匆看几眼书,回答得还挺流利;考试之前开夜车,却能取得好成绩;老师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错了的问题,被老师纠正后,这个学生记忆会特别深刻,到任何时候都错不了……
这样的状态下,为什么记忆效果很好呢?这是因为记忆的目的明确,一定要记住的强烈愿望和非记住不可的紧迫感,挖掘出了孩子的记忆潜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记忆效果。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后20分钟遗忘率为40%,3小时后遗忘率为50%,6天后遗忘率为75%。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复习,几天后,当你走上考场,或许80%的内容你都已经忘记了。那么如何高效复习,高效记忆,考前快速提分呢?
今天就介绍一些的学霸们,平时复习时都在用的9种记忆技巧。家长值得为孩子收藏!
1、课后复习必须趁热打铁有同学说,他上完课后,或者看完书后,过好长一段时间再复习,感觉跟新学一样,完全不记得了。
所以,学习完之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别等它“凉”了再复习,到时候你就真的“凉凉”了。以下是一些学霸的具体经验:
1.尝试回忆。在不看书,或者不完全依赖书的前提下,自己尝试回想一遍学习内容,这样记忆效果更好,也有利于提高你的信心。
2.不急着做作业。复习完之后,不急着做作业,先把知识点复习一下,把没完全搞懂的地方,先搞清楚,然后再做作业,这样效率更高。
3.注意新旧知识的关联。
4.用笔复习。边复习,边将知识点和心得,记录在笔记本上,手脑结合,记忆效果更佳。
这里说的过电影式记忆法,是指你将老师上课时,师生互动的情境和知识点,在脑海里像看电影一样的去回忆。
北京二十七中的孟老师建议,“过电影”时,如果遇到中断的情况,不要着急打开书本,而应该自己先努力回忆,或者借助一些轻松的画面,让自己回忆起当时的内容。比如上课时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这样比一回忆不起来就看书,效果要好多了。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周同学,对于记忆要有目的性,提出了下面三个要点:
1. 要有明确的计划
比如某个时间段,要记住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记忆效果、多长时间复习一次等,并且督促自己坚持完成计划目标。
2. 要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3. 要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相结合
背历史时,可以想象你置于一个历史的大环境中。背政治时,可以和当下的时事事件相结合。这样有助于背牢、背活课本上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