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杀熟行为,网上杀熟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01:20:04

日常消费中,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购物频率越高,商品定价越贵?手机价格越高,打车费用越贵?点外卖时,会员比普通用户配送费更高?消费者在享受网购、在线旅游、线上预定机票、酒店、网约车、电影票等便利的同时,也可能猛然发现自己被这些平台“套路”了,也就是所谓的被大数据“*熟”了。

什么叫*熟行为,网上*熟是什么意思(1)

大数据“*熟”,一般来说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的用户价格不一样,往往老用户价格比新用户高。那么,这些大数据“*熟”现象,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呢?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对于同一商品或服务针对不同消费者的差别定价情况,商家应将规则明确告知消费者,比如针对新用户的优惠或打折情况,否则将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韩女士想在经常下单的手机账号网购一件商品,但因手机异常,便换另一个不常用的手机账号进行购买,结果发现在不常用的账号下单竟然有隐藏优惠券,比经常购买的账号下单便宜了20多块钱。

什么叫*熟行为,网上*熟是什么意思(2)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也就是说,消费者可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情况,尽管经营者利用优惠吸引新用户不违法,但若规则不明,导致消费者遭遇价格歧视,很可能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韩女士可以以此为由向商家要求赔偿。

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现在的电子平台大多会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画像”,并且对用户作针对性推荐,部分平台会根据消费者浏览记录推送不同价格的商品,对于消费能力高的消费者会自动屏蔽价格低的商品,限制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范围,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2019年1月实施的《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为了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违反相关规定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针对同一坐车地点、同一时间、同一目的地,贵的手机比便宜的手机打车价格更高,离商场远的用户购买商品比离商场近的用户价格更贵等情形显然是价格不合理,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如果利用大数据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对消费者实施价格欺诈,消费者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三倍惩罚性赔偿。

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的权利

消费者的消费信息、浏览信息、行踪信息等属于个人信息,而这种个人信息又被平台利用形成个人的数据画像,进行差别化的定价,违背了用户自愿贡献个人数据追求便利的初衷,属于滥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受保护,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并应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公开处理信息的规则,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别化定价则属于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可以以侵犯个人信息相关权利进行起诉。

此外,商家还涉嫌平台垄断。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反垄断法》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部分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算法,根据交易相对人的支付能力、消费偏好、使用习惯等,实行差异性交易价格的差别待遇情况涉嫌平台垄断。

什么叫*熟行为,网上*熟是什么意思(3)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也专门出台《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其中明确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无正当理由对交易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实施差别待遇,排除、限制市场竞争,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应严厉打击。

什么叫*熟行为,网上*熟是什么意思(4)

那么,面对大数据“*熟”现象,市场监管部门、商家应该如何做呢?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权呢?法官建议如下:

● 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大数据“*熟”现象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平台经济领域的市场秩序,市场监管部门应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引导下发挥监管职能,倡导平台合理定价,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平台给予限期整改、罚款等处罚措施。

● 商家应公平诚信经营

对于商家来说,想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共同营造公平的交易环境,只有不断的提升自身的质量和品质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进行差别化定价的行为不仅让消费者“寒心”,更触犯了法律的红线。

● 消费者应积极维权

消费者在遇到大数据“*熟”现象时,要懂得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要保留好证据,比如针对同一商品不同定价的截图、与商家交涉的电话录音等,便于后期理赔、诉讼;其次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要求对商家进行行政监管;最后可到法院诉讼,个人信息遭到滥用或者遭受价格歧视时,消费者可到法院起诉,如果证明经营者确实对消费者实施了价格欺诈,消费者可向经营者索要三倍惩罚性赔偿。

供稿 | 陈明霞

图片 | 网 络

编辑 | 李雪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