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重庆大学深入贯彻**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优化科研管理体系、构建三层次科技创新模式、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实力显著提升。
**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动力引擎。
近年来,重庆大学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优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成为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强大引擎。
构建并优化“1 5”科技创新体系
如何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聚焦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断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庆大学构建并不断优化“1 5”科研管理体系,打通科技创新链条。逐步创建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个管理机构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国际联合研究院5个科研实体组成的管理体系。
这是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实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构。通过强化科研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产业培育的科研全链条组织模式,实现从原始创新到应用实践的全覆盖。
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了高质量成果产出,学校牵头研制的嫦娥四号生物实验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获评“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兵奎教授团队研发攻关的阿尔法对日定向驱动机构“对构齿轮传动”,为保障问天舱的成功发射和运行发挥了关键作用。近五年,学校获国家级科技奖9项,其中牵头3项,“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牵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8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8项(含2021年度进入拟奖名单未授奖一等奖成果15项)……
前瞻布局,谋划建设新的科研平台
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对科技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重庆大学加强科研前瞻布局,高质量谋划建设新的科研平台,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地区高质量建设重庆大学科学中心;开展预研工作,启动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加快推进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已形成“一校两区六圈多点”空间布局;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广泛开展成渝地区校地、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