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
一个个爆品“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背后,新旧品牌上演着“海水与火焰”的洗牌更替。美团餐饮数据观数据显示,2021年烘焙门店的闭店率上升到了23.77%。

从网红迈向“长红”,
烘焙江湖还有哪些新机遇?
千亿级的烘焙市场还在持续增长,洗牌中往往暗藏更多机遇。
烘焙要想摆脱网红标签,在迈向长红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蓝海尚未被挖掘?从数据看未来,我们摘取了报告中的6个趋势。
模式进阶
1、门店现烤,“零食”属性已现,下午茶场景更突出
中国烘焙业从盼盼、桃李等一批长保烘焙企业占主导的1.0时期,逐步过渡到更注重新鲜的短保产品的2.0时期;但如今已经进阶到了3.0时期,更加强调门店现做,依托线下连锁,一批主打正餐、下午茶的品牌脱颖而出。

目前烘焙业的四大经营模式
图/《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
烘焙“短保转现”、零食化属性更加凸显,这特征在中式烘焙上格外明显。
相对传统糕点,墨茉、虎头局等当红烘焙品牌都把产品变小了,“一口一个”的小糕点,门店现烤一个人买了能吃,一起也能分享,吃不完还能带回家,促使更大的下单意愿,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了,顾客的决策成本也降低了。
而且休闲属性更强,相对于有主食性质、饱腹感强的糕点来说,产品颗粒度更小了,就更靠近零食了,食用的场景,尤其是下午茶这种休闲场景中,下单量更高于其他时段。

图/《2022烘焙品类发展报告》
2、变小增效,10~15%净利润是优秀单店模型
对于主打“短保现做”的主流餐饮烘焙品牌来说,原料侧的成本很难压缩,那就得靠门店模型不断优化。
以墨茉为例,其把门店模型做小,40平米左右的门店,开在商场里,产品sku也更精简,20个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坪效更高,早期在长沙的32平方门店,一个月最高160万,北京大悦城店,35-40平米,最高一个月179万。利润率方面,其毛利率之前做到60%,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现在55%,净利率10%-15%,是不错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