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预训练中,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ASD儿童的情绪失控问题。
我们在对孩子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也常常因为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这两大问题而崩溃和纠结,担心孩子伤害到别人,伤害到自己,也担心自己的孩子发脾气扰乱到正常的课堂纪律。
家长的不恰当处理方式针对孩子发脾气的处理方式,一般的家长都会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立即停止手头上的工作,安慰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
2,对孩子的表现反应激烈,甚至责备孩子或者是对孩子动手;
很多的家长认为,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平静下来,再去想解决问题的方式。
这样的一种想法,是为了让孩子的情绪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平息当前的一切。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情绪失常是一种“红灯”,当这个“红灯”亮起来的时候,他们会立即进入到紧张乃至“警备”的环节。
他们希望凭借自己的努力来缓解这样一种糟糕的状况,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的行为在当时可能会暂时平静下来,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糟糕的情绪”还是会时不时的蹦出来,甚至愈演愈烈,直到家长答应自己的要求为止。
情绪失控到挑战性行为的直接转变在孩子情绪失控的同时,如果没有及时制止或者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转变成“挑战性行为”。
对家长来说,孩子的情绪失控可能表现为孩子发怒,大哭,大闹。而一旦发展成为挑战性行为,那么就转变成为攻击性的行为,动手打人,伤害自己,乱扔东西。这种行为比情绪失控影响还要大,因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危险的事情。
而温顺的家长的一贯做法是立即走过去,告诉孩子;“不要这样,亲爱的,你想要什么就直接说。”
愤怒的家长会跑过去,告诉孩子:“不是说好了不打人吗?你要是再打人,就把你关进房间里!”
结果,我们的做法无一例外的都会导致更多的挑战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