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cloudliu
全面屏的逻辑-续
在稍早的15 Plus评测我讲了全面屏的逻辑,主要有iPhone X的刘海,小米MIX的下吧和三星的上下窄边三种不同的全面屏流派。15 Plus虽然还是传统手机的设计思路,仅仅是通过减小Home的尺寸来压缩上下额,但得益于超窄的侧面边框,其81%的屏占比相比其他全面屏手机并无明显差距。
但这个仅仅是15 Plus发布之前的境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前全面屏时代。但在魅族15 Plus发布之后,全面屏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蓝绿两厂的NEX和Find X通过别出心裁的机械结构解决前置摄像头和其他传感器的问题,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86-87%的屏占比,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比较屏占比都采用的GSMA数据,其数据是不包括BM黑边区和R角外区域的屏占比,相比官方宣传的要低,但更为严谨。
上面是枯燥的数值,再来看看真机的对比。NEX的下颚和16 Plus差不多,上额得以伸缩摄像头更窄。魅族16Plus的核心优势在于更窄的边框,从算法上更窄边框减少的是长边的累计,对于提升屏占比数值有更为明显的作用。这个也就是16 Plus上颚相比NEX宽那么多还可以维持相同屏占比的原因。另外还有点需要提及,虽然魅族16 Plus是6.5英寸屏幕,NEX是6.59英寸,但由于NEX的屏幕比例更长,实际107.3cm2的显示面积,还是要略小于16 Plus的107.9cm2的。
虽然NEX和Find X都是通过机械结构解决传感器问题,但在具体实现方法上又存在差别,NEX是依靠屏下指纹解锁,屏幕扬声器发声,活动的机械部件仅仅是前置摄像头,这样的方案比较均衡,活动部件少且实用频次低,而Find X是整个后部传感器模组整体抬起,而且解锁3D结构光每次解锁都需要抬起机械结构,这样设计过于冗余,机械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活动频率高,更是使得机身厚度高达9.4mm,整体付出的代价还是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