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式捞面条,十大怀旧方便面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18:59:17

卤子很简单,萝卜丝用盐凉调,没有油,更不用说鸡蛋了。

但是父亲说,那才是最地道的捞面条,他现在做的跟奶奶当年做的不能比。

他从来没直接表达过乡愁,离开老家三十多年,跟着我们吃米饭、炒菜,还练就了一手信阳菜,我们以为吃不吃面条对他来说都无所谓。

可是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吃捞面条的时候,他都是用盆儿,比往常吃米的饭量大多了。而且吃得非常开心,呼噜呼噜一会儿一盆儿面就没了,大有《我的捞面条》里那种感觉。

每次回忆吃捞面条的事情,他就眉飞色舞,讲得津津有味。

父亲当兵走南闯北,吃过好多地方的捞面条,每个地方的都不太一样,但基本的东西是一样的,一看一吃就知道是捞面条。

然而,他觉得最好吃的还是家里做的,是奶奶做的。

河南老式捞面条,十大怀旧方便面(5)

不简单的捞面条,竟然是这么来的

那么,一碗捞面条咋能载得动这沉甸甸的乡愁呢?

因为捞面条不简单,它历史悠久,是祖先们的盘中餐,是一本看不完的书。

面条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食物,中国东汉有关面条的记载距今已经一千九百多年了。

200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的一处河漫滩发现了最早的面条实物,黄色的面条最长的有50厘米。这碗面条距今大概有4000年。

河南老式捞面条,十大怀旧方便面(6)

其实面条一开始不叫面条。宋朝的的时候才叫面条。

最初的面条称为“饼”。东汉末年,刘熙的《释名》里有记载:“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意思是水与面粉混合做出的食物就是饼,然后用水煮熟,所以也叫“汤饼”。

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种“水引饼”,这种饼一尺一断,薄如“韭叶”,也是用水煮熟。

古人做汤饼都是用手撕,到了晋朝,改为揉搓,逐渐定型成细条状。而且汤饼都是用沸水煮,因此比较烫。

《世说新语》里有一个汤饼的故事。说曹魏时期,汉大臣何进的孙子何晏是三国著名的玄学家,长得一表人才,脸可白,魏明帝怀疑他擦了粉,就在夏天正热的时候请何晏吃汤饼,何晏吃得大汗淋漓,不得不用袖子擦汗,正巧他穿的衣服是红色,擦到脸上掉颜色,结果脸上白里透红,更美了,魏明帝目瞪口呆。

河南老式捞面条,十大怀旧方便面(7)

要是那会儿有捞面条,何晏就不会吃得满头大汗了。

捞面条咋还没诞生呢?别捉急,这就诞生了。唐代出现了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据说这个“冷淘”是武则天发明的。

武则天进宫之前跟青梅竹马的爱人到面馆吃面,当天很热,她突发奇想跟店铺老板一起研制出了“冷淘”,那天还是武则天的生日。当了女皇后,她很怀念当时的情景,每到过生日就让御厨做“冷淘”,这个习惯一直到她驾崩都没有变过。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无从考证,但“冷淘”的确是唐代的时候诞生的,当时称为“槐叶冷淘”,是夏天消暑的美食。

唐宫廷中规定,夏天朝会宴会,御厨给官员做的食物中就有“槐叶冷淘”。用青槐嫩叶捣汁和入面粉,做成细面条,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泡一泡,然后捞起,以熟油浇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吃的时候再加调料。

河南老式捞面条,十大怀旧方便面(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