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傅钟出生于四川叙永县,即今天的泸州周边地区。当时傅家在当地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书香门第,因此他从小就能接触到很多新学知识。
在学生时代,他参加过五四学生运动,结识了周总理等革命人士,并先后赴法国、苏联勤工俭学,自此革命立场开始大幅度转变。
尤其是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军事政治学院学习的时候,他学习了苏联的革命经验、积累了大量军事知识,为之后的军政工作奠定了基础。
1930年初,学成归来的傅钟在回国后,立马投身到了革命事业当中。
在五次反“围剿”、长征的艰苦环境中,他凭借学到的丰富经验知识,先后撰写了须知条例、指导手册等具有重要基础意义的教材文件,并为红军教授了大批基层骨干。
从此直到建国之后,傅钟上将专注于军政工作,抗大、解放军政治部等机构中经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而与其他儒将不同的是,文宣一直是他军政工作中的重点,这也是他一生的努力方向。
而第六位是十大开国大将之一的罗瑞卿。
20世纪初,罗瑞卿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富裕家庭,家里能供其读书,他一路读入中学,并在这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
之后他一路考进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多次参与了组织上的革命活动,包括开辟苏区、长征等等。
1936年起,由于曾系统地学过军事知识,他被调入红军大学里任教,从此全面开启了军政工作的生涯。
在此期间,他在伟人的指示下写就了《抗日军队中的政治工作》,概括了之前我军的政治工作经验,为我军作出了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