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秋,17岁的*告别父亲,走出韶山冲,奔赴县立东山高等学堂读书,临行前,他给父亲留下了一首诗,全文如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是目前可以找到实物的关于*诗篇的最早的文字。有专家认为,这是*借用日本江户时代的明僧月性的诗作衍化而来,因为当时清末留日的学生回国很多,影响广泛。但有人反驳说,这首诗是青年*借用中国古人的诗句,这样说更为恰当。
图 | 青年*
宋代诗人陆游在《醉中出西门偶书》中就有这样两句:“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意思和*写诗之意很相近。另外,在汉代曾辅佐刘秀打天下的重臣马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公元44年秋,马援率领军队凯旋而归,好友孟冀向他祝贺,劝他征战归来一路辛苦,在家好好休养。马援说:“男人应当死于边野,让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于儿女手中耶?”意思就是,现在匈奴还在*扰边疆,男子汉大丈夫,要死也应该死在沙场上,用马革裹着尸体埋在沙场才像个样,怎么能待着家里和妻儿过安生日子。
所以,我们不难猜测,*自小就博览群书,已经成年的*也一定知道陆游的名句和马援的故事,所以这首诗正是*以诗明志的代表之一。但不曾想,在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引用了这句诗,是在儿子毛岸英牺牲后。
图 | *和毛岸英
1950年,毛岸英在入朝作战一个月后壮烈牺牲。抗美援朝结束阶段,黄继光等烈士遗体陆续运回国内,按理说,将烈士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无可厚非,但周总理在询问毛岸英遗体迁回国一事时,*却用一句诗,说出了一位领袖最高尚的情怀。
刘思齐回忆:我和岸英的婚姻整整一年时间资料记载,毛岸英入朝前曾和*进行过一次深入地谈话。1950年毛岸英受父亲嘱托,回到韶山看望老乡。毛岸英回到老家还没有停留多久,就收到了李克农的电报,让毛岸英陪他去趟苏联。
这次苏联之行,毛岸英以翻译员的身份工作,但毛岸英感触很深,回到北京后,便来到了中南海,和父亲进行了一次谈话。毛岸英问父亲,朝鲜是不是要打仗了。*叹着气说,我们只能重磅出击了。
“爸爸,我想去朝鲜作战,你放心,我不怕牺牲。”毛岸英对父亲说。
*说:“我们毛家人不怕牺牲,但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又嘱咐道:“你到了朝鲜,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到处张扬,更不要打我的牌子搞特殊。”
毛岸英笑着说:“爸爸,你放心吧。”
“岸英,你会好几种外语,跟外国人打仗,能用得上。”
和父亲谈完话,毛岸英在丰泽园正好遇到了来向*汇报工作的彭德怀,毛岸英鼓起勇气问道:“彭叔叔,你是不是要去朝鲜?”彭德怀看着毛岸英点点头没有说话。“我求你办件事,我想去报名参加志愿军。”毛岸英说。
图 | 彭德怀和*
彭德怀皱着眉头细细打量了一下毛岸英,心中充满了疑惑。“你?”彭德怀不解地问:“你在哪里工作?”毛岸英回答说:“我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副*。”彭德怀摇摇头说:“现在经济工作很重要,你是德才兼备的专家人才,去打什么仗。”
不料,毛岸英说:“不,彭叔叔,现在美国人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朝鲜亡国,我们挨打!我是个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能眼看兄弟国家亡国而不救?放心,我一定会听指挥,做一个合格的战士!”
毛岸英的话让彭德怀震惊不已,拒绝了毛岸英便来到了*办公室。很显然,彭德怀对毛岸英入朝参战是不允许的,不料*也提出了这件事,彭德怀这才知道,原来毛岸英已经和*商量好了,就等自己的决定了。
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按理说确实需要彭德怀的批准才可以,但毛岸英身份太特殊,彭德怀不敢冒险。*为了毛岸英的想法,主动请彭德怀吃了一顿家宴,彭德怀无奈之下答应了岸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