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有什么意思,什么是场景化方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5 22:27:56

当前,“学习强国”在党员群众圈里风生水起,好看、好评,更重要的是“好多人”把“好多时间”放在了这里。这可以看作是新时期的一个引导服务群众“场景化”的经典案例。

“场景化”是一个新概念,大概意思是其考虑了人、时间、地点和物的关系。而把“场景化”应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是一个新的实践路径,特别是开展群众工作,“场景”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地方都在探索。通俗点说,就是我们在做“引导群众”一件具体事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要面向哪些人,人在哪儿,人在这肯花多少时间。

“群众时间”在哪儿,“群众空间”在哪儿?

我们开展一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的做法,就是开一个会,把大家集中到一个地方,30分钟时间。而在这个会场,30分钟时间里,有的群众会时不时看看手机,在手机上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用“场景化”思维来分析,场景变化了——群众空间和群众时间都发生了转移,在这次政治学习教育中,引导群众的效果是随着“场景变化”而发生改变的。

很多的广告投放需要考虑“场景”,因为最好的“场景”——“人的时间、人的空间”最充分,广告投放才有最佳效应。对于做引导群众的工作,场景规律和场景效应是一样适用。

所以,“群众时间”和“群众空间”在哪儿,我们要学会计算。一是8小时工作时间,以及驻留的空间,我们要学会“场景”算法,人在这里,时间在这里,就要把群众引导工作的内容,合理分配到这些时间和空间里去。二是“碎片化”时间的占领,群众在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碎片化时间在干什么?既然时间和空间大多放在手机上,那我们的群众工作就要做到移动端,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搬运到移动端,而不能只放在会议室。

把“朋友圈”建设成“群众圈”

互联网时代,“朋友圈”随时随地都处在动态化建设中,利用“朋友圈”做事情,已经变成了一个操作化极强的常规化思维。但是,也有极端的例子。笔者就听到一个身边的事情,一个部门一把手领导强制要求员工,科室、同事之间的工作关联不允许建Q群微信群,仍然用纸面、电话或者面对面处理工作中的一切事情。

细细分析下这件事,不难发现:一是害怕和恐惧这个“圈子”;二是不懂不会在这个“圈”里建设;三是远离了这个重要“场景”。

或许其他的地方多多少少也有这样的影子,但“圈子”里面的引导非常关键,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群众在干什么,他们的时间去了哪儿,他们呆的地方是不是出现了新的变化。我们不能指望把一个东西朝一个地方一放,群众马上就会来看、来听,来接受我们所要表达的目的意义。

就从我们的党媒建设来说,为什么都要建设全媒体、融媒体,突出新媒体,就是因为“场景化”思维冲击到了我们的传统认知,

如果思维不变,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我们还在做着以前同样的事情,但水已经流了,群众变了,他们的习惯和需求都变了,变成新时代群众了。一份报纸,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哪些人看,但是新场景下的“移动端”和“PC端”,不光能清楚地知道多少人看,是哪些人,而且还能知道他们的留言留贴等各种反馈。

我们政治教育中的引导和服务对象,“哪些人,人在哪,有多少时间愿意放在那”,都是一个个精确的“场景”, 如果想让政治教育有效,引导群众有效,“场景化”设计就变得非常迫切。

不要把“朋友圈”等同于“群众圈”

但是,“朋友圈”是不是就等同于“群众圈”?不是。“朋友圈”里,更多的是自然发酵,娱乐化的比重更高,感性的东西更多。但“群众圈”,是教育、引导、服务更多,理性的东西更多,不是把娱乐群众和取悦群众放在至上的位置。所以,建设“群众圈”,需要更多更精心的“场景”设计。

如何建立“群众圈”? 一是需要系统化地去研究群众特点和需求,做好内容供给侧,把大众认知和大众服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传导正能量,凝聚正能量。二是需要做好迭代认知,加大理性输入,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达到影响群众、提升群众的效力。通过迭代认知让群众更好地深入时代,与时代接轨。虽然感性认识能让人更快捷获取,吸引眼球比较快,但理性认识做好了,同样能吸引人,并且更持续更具认同感。三是打通民生服务类的接口,让群众更多的时间停留在这个地方。让群众在解决刚性需求的同时,持续同步接受“软能量”的输入。四是建设好公益、慈善等平台,提供能让群众释放能量的“场景”,并深深融入其中,成为正能量的输入者和制造者。(通讯员 蔡小俊 记者 张伟伟)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