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死亡证明的遗体送到殡仪馆之后,会先由入殓师对其整治,比如为沐浴、按摩、化妆等。如果逝者因意外去而受了外伤,入殓师还会为其缝合伤口,甚至使用道具来替代残缺的肢体等。
总之要让逝者的面容平静、安详,让其重焕生机,让逝者走得风光、体面,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逝者亲属的安慰。
入殓师处理好遗体之后,火葬场工作人员会主持一场简单的告别仪式,让亲属与逝者做最后的告别,之后便送去火化了。
在过去,火化技术不够先进,火化师要先对遗体进行一些“破坏”处理才能将其推进火化炉,比如划破或者刺穿遗体的腹部和内脏,以防遗体在高温环境下快速膨胀而发生“爆炸”。
不仅如此,为了提高火化效率,火化师还会在焚烧过程中对遗体进行翻动,就像烤全羊翻个面一样,以达到彻底焚烧,节约焚烧时间和助燃的燃料。
不过在今天,大部分火葬场已经采用绿色火化技术,火化过程既文明又高效,不仅不需要火化师对遗体进行任何翻动,而且火化时间也由之前的两个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
但不管哪种火化方式,遗体在炉膛内的变化是相同的:
火化炉内的大火燃起之后,首先被焚烧的是装敛遗体的一次性火化棺材和身上的寿衣、寿被等身外之物,毛发也在点火的瞬间燃烧消失。
接下来被大火炙烤的就是遗体的皮肤和软组织,皮肤迅速收缩、裂开,软组织在高温下“滋滋作响”。如果遗体比较肥胖,脂肪含量较高,那么此时就会有尸油冒出来,而尸油的出现则会加剧燃烧。
由于肌肉组织在高温下会快速收缩,这使得遗体的四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甚至连躯干都会微微上弯。透过火化炉的窗口,看到这些场景就像是遗体在大火中奋力挣扎一样,十分惊悚。
软组织很快就会被焚烧殆尽,火化炉内的温度会持续升高到900℃~1100℃左右,继续焚烧着遗体的尸骨,让骨骼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消失,最后只剩下一堆主要成分是无机盐的骨灰。
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完成后,能够留下的骨灰通常不超过3公斤。数据显示,一名成年男性遗体焚烧后出炉的骨灰平均重量大约为2.7公斤,成年女性则约为2.4公斤。
如果是儿童,剩下的骨灰会更少,有些儿童遗体甚至因为烧得太久,连骨灰都没有,实在令人唏嘘。
以上就是老吴给我讲解的火化过程,不同火化炉焚烧遗体所需时间可能略有不同,但是炉膛内的温度大致相同,而且遗体在炉内的变化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