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矿小学怎么样,包头乌兰小学和团四小哪个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04:15:22

乌兰矿小学怎么样,包头乌兰小学和团四小哪个好(1)

石炭井矿务局二小老师合影

作者:闫殿海

我于1986年9月教师节前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炭井矿务局宣传部,调至矿务局教育处工作。当时教育处是双重职能处室,即对矿厂处办学校管理是职能处室,对局直管十所中小学是实体(人财物都管)。当时矿务局号称百里矿区,矿厂处建在哪里,中小学就建到哪里。那时全矿区计有中小学接近30所,教职工1500多人(局直属学校近千人),在校学生达两万一千多名。

原在农村的职工家属,未解决城镇户口前,来矿都住在矿办农场,为解决职工子弟上学,各矿办农场都办有学校,职工家属城镇户口解决后,农场的职工家属陆续搬到矿上;原一直在农村的职工家属,城镇户口解决后,由农村直接迁到矿上居住。后来农场学校基本空出来了,这时矿区就扩建中小学校。

我到教育处后,改扩建了第一小学、第五小学,又在第三小学增建了六个教室、三间办公室、一个大会议室和两个厕所。

当时第三小学增加到36个教学班,学生猛增到1800多人;第一中学1986年前后,还在大礼堂开设了两个班,曾达到51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2900多人,教职工190多人,其中教师150多人。

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学生猛增,特别是中学教师非常缺。局里从高考落榜生中选拔接近录取线的送淮南培训了一批中学教师。我刚到教育处,就碰上从西安招聘了一批英语自费大专毕业生。在此之前,乌兰矿通过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引进了八名有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当时,也有少数自行来矿区应聘的。

我在宣传部工作期间,了解职工思想时,特别是知识分子反映比较强烈。他们提出,五六十年代,大中专毕业来到矿区,尽管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他们都不怕。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尤其是地处大山沟深处的白芨沟矿的知识分子,要求办好矿区中小学教育的呼声更加强烈。

当时为办好矿区中小学教育,局领导除增建学校,外培教师,加大教育投入,还加强了教育处的领导力量。把职教业务分出,另设职教处,原分管职教的副处长倪高峰同志,分管教学业务;我到职后,实行党政分开,原党政一肩挑的李林太*抓党务,我管行政。后来又配了纪委*、工会主席和分管后勤的副处长。我到职前,还给一、二中分别配了专职党支部*。

当时围绕着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大中专和社会技校能多考上一些学生,从而减少矿区的待业青年,减轻广大矿工的后顾之忧的办学目标。我们主要着手抓了改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三项工作。记得有一年三矿职工子弟考取大中专学生60多人,时任矿长马明华同志非常高兴。

(一)、关于改善办学条件

除改扩建学校和增加教室外,还给一中在山坡上修建了一个带400米跑道的运动场;给二中配备了语音和微机室,健全了理化生实验室;给二中和一、二、五小更新了学生的课桌椅。用学杂费和自筹资金(学前班、补习班收费)的三成。加快了三室建设和音体美设备的健全。

1990年后,随着企业三角债的出现,局下达给处经费逐年减少,最后经费指标除去工资和附加外,水、电、取暖费都不够了,不得不动用学生交的学杂费。

记得有一年,分管副局长带领财务、劳资门部的负责人到处调研,征求当年经费指标的意见,我当时在会上讲,学校学生的课桌没有面儿(尽是坑),凳子刮裤子(钉子),你们局领导办公室配沙发可以,再铺地毯就过分了吧?当时这位领导很不高兴,但回去商量时也觉得教育处经费指标确实太紧,就又给增加了10万元。

由于局机关下迁,在大武口新建了第三中学和第七小学,随着石炭井学生的下迁,也缓解了石炭井中小学的办学压力。

(二)、关于教师队伍建设

在办学过程中,从处到校始终注意抓好教师队伍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广大教师树立扎根矿山、认真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好职工子弟的思想,以解除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

前面提到,广大职工特别是知识分子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才,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一般不太注意,大多盯着高中每年能考上多少大中专学生。所以,我们在抓好全体教师队伍建设中同时,又注重了对中学教师的教育培养。从处、校党政在抓好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貭提高的同时,认真抓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注意从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

多年来,我们还始终抓了骨干教师,特别是高中骨干教师的流失。记得在1992年,处纪委武*对我讲:“处党委李*找他,一中高中数学老师苏振国通过关系走通了当时主管教育的局领导,拟调处纪委任干事。并声明这不是他点名要的,苏来纪委工作也不适合,这么好的教师改行对巩固教师队伍也很不利。”当时很感激老武帮我把关,防止高中骨干老师流失。

事后这位副局长找我谈这事时,我讲苏振国是一中三大数学支柱之一(即是一中三个数学教学水平和效果最好的骨干教师之一),把苏调走,不仅影响一中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影响到整个骨干教师群体的思想稳定,就这样苏没调成。

1994年,一中高中数理化三科教学尖子同时脱离工作岗位,要求调银川。当时我和一中校长李振恭、党支书韩军玺、教育处工会主席邱亚贤开始做工作。先到化学教师杨建新家,了解到本人想改变环境到银川,其父年轻时上过师范,后任生产队会计,对农活不熟悉,想把儿子调回身边周末帮他干农活。

当时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经与处工会主席邱亚贤商定,在每年春秋两个农忙季节每季给补助三百元,以请人帮忙春耕和秋收。因当时杨的爱人也是矿区小学教师,杨的母亲也从儿媳一人在矿区生活不便考虑,就催杨:“你看,处校领导都来了,快回去上班吧!”

第二位是高中物理教师蔡晓鸣,因其父母离异,自小由姨妈照顾带大。我们以春节前慰问的名义到其姨妈家了解情况。当时其姨妈非常激动,说什么你们不把蔡放回银川照顾我,将来像我一样不在父母跟前尽孝而终身遗憾。我们当时想,他姨妈有两个在外地(西安、兰州或者北京)工作的孩子,为什么不调一个到身边照顾?非要调自己的外甥到身边,实际是以此为由,想把蔡从矿山调到银川,还指责我们不懂人伦。我当时曾想,这位在城市住惯了的“大小姐 ”,根本就不了解矿区职工的艰辛,想不到他们的子弟也需要培养成才。若放蔡调银川,我们就对不起正在奋战煤海为城市送阳光的这些孩子的父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做好蔡本人的思想工作,后来还给他压担子,提为教学副校长(仍兼课)。后来蔡的岳父又找六十年代一起工作过的老领导(退休前系自治区政协主席)给主管教育的费书阁副局长写信。费副局长支持我们的意见,终没放人。

再就是一中的高中数学教师吴建宁(前面曾提到的三大数学支柱的首位),这位同志不仅教学水平高,且师德也好,因腰间盘突出,课间发病时,趴在讲台上讲课。他曾一度离开岗位,主要是到银川治病,也有调到银川的想法。经做工作,继续带病坚持上课。因其性格耿直与校领导不合,到九五年学校同意他调市三中。

在处领导研究时我说,如果把矿区教学水平最高和教学效果最好的高中数学教师放走,我们将对不起矿区父老乡亲,对不起他们的子弟,也是我们办教育的失职。当时正好局企管处长张春生儿子因中考成绩比较突出,曾要求去市三中就读,经做工作留在局三中上学。因该生所在班数学教师相对弱一些,张曾提出给调配老师,别耽误了他孩子学习。所以,就将吴调局三中。

后来张处长反馈信息,孩子非常喜欢听吴建宁老师的课,其用吃饭比喻,说听原来老师的数学课像吃普通面的馒头,既不顺口又不想吃。听吴老师的课像吃精粉面的馒头,既顺口又想吃。最后这位学生考取了人民大学。吴建宁老师后来任三中教学副校长。

原石炭井一中高中历史老师兼校团委*张朝义想调石炭井区工作。有一天,我在去一中的路上遇见了张的岳父丁学卿同志(我们同是六零年一起转业来宁的战友),他提出此事,并说已经给王福林局长讲了,我说那也不行。学校领导培养他当团委*和入党。你们这样做能对得起学校领导对他的培养,能对得起他教的学生。当时丁就表示,那好,不调了。

后来遇到王局长又提到此事,我说已做通工作不想调了,王说那好!张朝义同志后来调大武口局三中先后任党支部副*、*,还一直为学生讲课,学校升格后系副处级。

一中体育组组长刘久双,小伙子能吃苦,工作泼辣,整天在操场上晒得黑黑的。大概在九四年,时任局组织部长齐志忠同志几次向我提出要把刘调技校教体育,始终没有放。

原石炭井二中语文教师熊传清系老三届初中毕业生,刻苦学习,自学成才,取得了大专学历。八五年前任高中语文课,成绩显著,是二中的教导主任。大概是九一年,原石炭井一中校长张朝寅同志,后调灵武局搞教育,他找我要调熊传清,并说调去安排科级职务。

当时我说,我们正准备提熊传清任二中教学副校长,也是科级。如果你能调去安排处级可以给,这样张就再不坚持要了。后来熊先后任二中副校长、校长、校党支部*(学校升格后是副处级)。

原支边下乡青年返城时,局一中、三中就有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生物、政治各科骨干教师调走了8人,影响了这两所学校的高中教学。我当时对政策很有意见,认为不是从事业出发,而是机械地执行政策。这批人本来都在矿区学校的教学骨干岗位上发挥作用,由于大城市人多,他们回去后多分配在次要的教学岗位,有的改行做其它工作。

1986年底,原二中从陕西来矿区应聘的高中数学骨干教师李林海同志,转为正式教师后,其爱人、两个儿子户口一直在原籍农村。为解决其两个儿子来宁夏考学一事,曾请石嘴山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田淑玉同志帮忙将李的家属的户口办来矿区农场入户,事后田副市长托局大武口四中(原洗煤厂中学)校长肖履靖同志给我带封信。

在信中田淑玉同志说,通过公安部门了解到,当时外地农村户口确实不能转到矿区农场落户。但我给你出个主意,可以找大武口公安部门把户口先落在大武口乡,然后就可以转到矿务局农场落户。当时通过大武口局第三中学王守义校长找大武口区公安部门,把李的家属的户口落到了大武口乡。

在此,致谢田副市长对矿区教育的支持。没等李的爱人和两个儿子的户口由大武口乡向矿办农场转,李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解除了李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

大武口局三中一位女英语教师是局文革后分配来的第一位本科英语教师。原在二中,一个人带个小孩,工作很不方便,九零年三中建成后调入的。九二年前后,因婆媳矛盾造成与市上工作的丈夫离婚。当时考虑到作为一个女教师,一人带个孩子还要上班,要教好书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为使其家庭破镜重圆,我曾通过市委常委赵成立同志(我在宣传部工作时认识的山东老乡)帮忙给其丈夫做工作。有一次到赵办公室,赵说你托的事办不成,我引见你亲自给他谈谈吧。我们进行了深谈,但没谈拢。这件事虽未办成,也应致谢赵常委对矿区教育的关心。

对于这件事,我很有感触,作为一所学校的领导,对于职工中反映出来的生活问题,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我曾经处理过两件事,一件是大武口局三中原党支部*郭某(当时已免职),捕风捉影地传播校长杨某某与高中骨干教师王某某如何如何,当时我和副处长倪高峰同志找郭谈话做工作,怎么说他都不听。最后我拍桌子了,说老郭你把证据拿出来,否则的话出了人命你要负法律责任!这时郭才不再坚持他的看法了。

另一件事是二中女收发员,有一天拿着校党支部*的私人信让我看,说她生活作风有问题。我当时狠狠批评了她,告诉她拆看私人信件是违法行为,如果出了问题还要追纠法律责任,赶快把信封好送给本人。看来一所学校的收发也要选配思想素质高的人。

后来通过了解得知,是原籍一位朋友出差顺路看看故旧,因她丈夫当时不在家,为避闲,将这位老家的朋友安排到旅馆住宿。这位老朋友回去后写信,很有意见,说把他当成外人,没有当成朋友对待。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看出二中这位*不仅善于做职工的思想工作,还善于保护自己。

1986年,我到教育处不久,有一次,和倪高峰副处长会同煤炭厅教育卫生处郭玉普处长一同到自治区人才交流中心,办乌兰矿曾通过交流中心从陕西引进的八名中学教师的家属户口入户一事。当时人才中心一位高个头的主任,一再坚持他们单位派往乌兰矿中学支教同志回去反映,这批教师的家属户口有假(可能有的为亲属代户口)。

无论我们怎么解释他都不听,最后把我气急了,把他的桌子一拍,我说:“这批教师由陕西来到我们矿区山沟,在环境和生活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尽职尽责、全身心地朴在教育事业上,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矿工子弟身上,你把证据拿出来!”当时这位主任就说,没有,没有。在回来的路上郭玉普处长曾说:我没想到你能发那么大的火,不过也好,倒把事情办成了。

1986年秋季,外地来应聘的三位中小学教师,他们是大武口局三中高中政治和英语骨干教师刘杰和赵青梅,还有局大武口第七小学的英语骨干教师赵杰。因各种原因,到九五年底,在矿区代课已经十个年头了还没转为正式教师。其中赵青梅老师的户口还没解决,关于赵青梅的户口问题,应当致谢时任大武口区公安分局张秉书局长,他对教师入户一律开绿灯,之前刘杰、赵杰的户口也是他任石炭井公安分局长时给办的。

时任局长王福林同志非常支持解决这三位同志正式工作问题,马上将教育处报告批干部处办。

时任干部处负责人讲这事现在不好办,还有这么多职工子弟待业,还给外地人解决工作。我当时想我们解决的中小学骨干老师的工作,怎么能和解决矿区待业青年的工作扯在一起。也就不再求他们。

又找王局长改批给劳资处按合同制解决。这件事应感谢时任劳资处长白祯同志、经营副局长张雁行同志。他们于1996年初,很快就给办好了。给这三位同志解决了正式工作问题,同时我也了结了一桩心事。我快要退休了(于1997年8月退休),如果不给他们把正式工作解决了,我怎么对得起他们。

乌兰矿小学怎么样,包头乌兰小学和团四小哪个好(2)

1988年,首次评选中小学教师职称时,破格晋升了两位中学高级教师、一位中学一级教师的职称。他们分别是局一中的物理学科带头人卢飞虎,他教学成绩突出,1985年带班52人,高考录取34人(大专23人,中专11人),他的学生邹磊高考物理得95分,全区第一名。

语文学科带头人朱家赢,课堂教学效果好,有一次煤炭厅教育卫生处组织听他的古文课,时任西北煤机厂教育处长陈宝荣(语文专业)评课时讲,古文课本来不好讲,学生听课又费劲,但听朱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这两位同志都是专科学历,他们在煤炭部组织的优质课教学评选中均获二等奖。均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一位是白芨沟矿育新学校只有初中学历的高中政治骨干老师李世勋同志,也是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显著,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职评中,对二中政教处主任崔玉英、第一小学教导主任姜玲两位同志,视其业务水平高,工作突出,实事求是,将其在原籍的代课教龄与矿区教学教龄合并计算,分别晋升为中教一级和小教高级职称。

对局三中外调高中数学骨干教师胡向东搬迁时路上翻车造成的家具家电损失给予了补助。1993年,利用处校办企业公司的盈利,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近百名中小学骨干教师,每人补助了百分之五十(即400元至500元),购买了一套煤气灶,解决了他们中午回家不用生火做饭的问题,当时在全矿区为职工如此搞福利的尚属首例。

另外,对素质差、不合格的中学教师调出教师队伍,当校工。记得1987年在一中会同校领导通过听课发现高中政治教师(高中学历)高某某,不备课,课堂上给学生讲鬼讲神,将其调去当校工。

另有初中物理教师(专科学历)朱某某,业务素质差,师德根本就不配当教师,课堂上谁讲话就是我的儿子,谁再讲话我*他妈,将其调去烧锅炉。

另外,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抓骨干教师流失的同时,为确保高中教师和校领导的办学积极性,抓了优秀初中毕业生的流失。前面谈到做局企管处长张春生的工作,还有局职工专科学校李占久同志的工作。

我记得最深的是,1994年局贺兰山铁合金厂党总支副*的孩子在局四中毕业,成绩比较突出,为让孩子到市三中上高中,曾找到市长给局党委刘福田同志打电话,刘又派党办主任邓洪运同志到教育处找我,然后这位家长本人也跑到教育处。当时当着邓主任的面给他做工作,一定把他的孩子培养好,并批评他为孩子上学找市长,找局党委*,本人又作纪检工作的,这样做是一种不正的社会风气。

邓主任回去后来电话,说刘福田*也同意我们的作法。据说最后他又通过其它关系,造成市三中违反市教育局高中录取规定,接收了他的孩子,这个口子一开,市三中也为了升学率,每年都从局四中接收好多优秀生源。对此我很有意见,曾给市教育局反映,始终无助。

当时大武口局三中师资力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也比较高,记得曾有一年高考,全区文、理前十名考生,局三中各占一名(其中文科是第二名),听说当时有位区领导说,作为一个企业学校很不容易。

(三)、加强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上,主要抓好校风建设。在抓校风建设上,着重从教风、学风和班风抓起。我到教育处工作后曾讲过,我教育处长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如果不进教室、不进课堂,相当于局生产处长下矿不进采煤工作面和掘进掌子面一样,因采煤工作面和掘进掌子面能反映一个矿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同样的道理,学校的教风、学风和班风也能反映出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我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首先要进课堂听课。在课堂上,通过班级的教室布置,花卉摆放就能看出班级的文明程度和学习环境;通过听教师授课,就能看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问回答,就能看出当堂的教学效果。

因石炭井局第一中学是全矿区规模最大的学校,离处机关又近。所以,我到一中听课最多。多数情况下是我独自一人,先到校教导处看好课表,提上凳子进教室坐在后面。不仅校领导不知道,就是授课老师也不知道我要听他(她)的课,有时教师讲到中间才能发现有人在听课。我认为这样了解的情况真实。如果事先通知,授课老师可能要做特殊准备。

正如我在银川早市上看到的情况,突然有一天卖食品的摊贩不见了,说是因当天市场检查,没有食品许可证的摊贩不敢出来。这和教师授课一样,本来老师天天授课,早市天天营业,当有人听课和检查市场时就另做准备和不出市了,这样就保证不了教学质量和群众吃上健康的食品。

带着教育科和教研室同志到学校检查指导工作时,同样先听课,后听学校汇报。通过听课不仅能掌握学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学习优秀教师的讲课艺术,更能掌握教学效果好的骨干教师和不称职的教师。

如在师资队伍建设部分提到的石炭井第一中学的三大数学支柱就是我在听课和参加学科教学研究中,认识、归纳、形成的概念。还有把关不准流失和帮解决有具体困难的骨干教师,多是通过听课了解掌握的。

九零年前后,我到白芨沟育新中学听课中,发现高中物理教师胡斌课堂上加上展示他自制的教具,效果非常好。我当时想山沟里能培养出敬业精神这么强、教学水平这么高的高中青年物理教师是难能可贵的。

后来听说这位教师到矿工报社改行当记者去了。因育新中学是矿办学校,眼看这么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流失了,只能惋惜而已。

我多年实践的粗浅体会: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要学高、身正,还应具备三分演员的素质,方能体现出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另外,作为学校领导对优秀教师不能责备求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看一个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性格耿直、不会捧领导的教师弃之不用,那将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像局一中三大数学支柱首位的吴建宁这样的优秀教师就会从眼前流走。

在抓学校管理过程中,于1989年和1992年适时地组织总结了白芨沟矿育新中学和局一中的办学经验,在局主管副局长徐升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先后在育新中学和局一中召开了现场会,适时地推动了全矿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提高中小学管理人员素质,于1993年12月起,由处教育科王艳春同志直接组织了《教育管理》专业自学考试班,历时三年半的时间,最后有80左右人取得了大专学历。

这里应提到时任局长王福林同志对矿区中小学教育比较重视。在他任期内,对改善办学条件投入比较多。自1985年至1994年间,改扩建了石炭井第一和第五小学,新建了大武口局第三中学和第七小学,这两所新建学校建校标准也比较高,当时在石嘴山地区学校条件可以说是最好的。

另外王局长工作比较务实,其曾让我陪他到二中听过一次课。作为一个全面局长,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到学校听课是件难得的事儿。他的这一行动对二中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工作起到了很大促进,更是我学习的榜样。

1986年,我到教育处工作后,当年年底在煤炭厅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期间,任怀祥副厅长曾对我讲过,石嘴山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田淑玉同志给他说,市直管的平罗中学和市第一中学,都是正处级机构,市第三中学是副处级机构;你们煤炭企业办的规模比较大的完全中学,也可按副处级机构管理。

任厅长让我给局领导汇报。但当时这件事未能解决。我曾经在局干部处发过牢*,说这件事如果是牵扯到局主要领导亲属的话,可能早就解决了。

直到1995年,副处长郑克忠同志去武陵源参加煤炭部召开的普教教研工作会议时,获得了我们矿区北面邻居乌达矿务局的中学是副处级机构的信息。

我带人事科长王礼同志前往考察,了解到人家全矿区五所中学(二所高中,三所初中)全是副处级机构,就给局写报告。在时任主管教育的副局长费书阁同志的鼎力支持和时任局党委*刘福田同志的重视关怀下,于1996年下半年解决了局一、二、三中(三所完全中学)的升格。鼓舞了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政治地位!

记得当时费副局长曾开玩笑说,你们教育处一次提了十个处级干部(即一中的校长李振恭、*韩军玺、二中校长朱家羸、*熊传清、三中校长王琦、*张朝义,副处长卢飞虎和刘文海、工会主席邱亚贤、副处长郑克忠提为处长,我只任*)。我这可有酒喝了(意思是指这十个人每人请一次就十次)。

其实当时从教育处到矿务局,还是比较廉政的。这批同志职务升迁本人之前都不知道,不存在请客送礼,甚至跑官要官的问题。这事之前,我们提拔第三中学数学骨干教师李元芳任教学副校长时,因其婆母身体不好,家务比较重,经多次思想工作后才到职。当时,其兄李某某(时任市教研室主任)曾说,你们矿务局真有奇事,提拔校长还要做思想工作,在市属学校的骨干教师要想当校长,还不知道通过多少关系和手段才能办成。

为提高教学质量,能多送出去些职工子弟上大学,在抓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对高中优秀教师的调出问题上,控制的非常严,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不仅造成教师本人有意见,甚至得罪了其長辈,本来关系不错,见了面话也不说了。借助公众号平台向各位致歉,敬请谅觧。

因本人智慧、沉稳不足,急躁有余,工作中曾伤了有关同志的心(也包括局机关有关部门的个别同志), 在此特向各位道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