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参谋长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突然被下放到农场,他的秘书冯家昌对其不离不弃,毫不犹豫地跟着他一起下去。为何他要这么做?
廖参谋长出了什么问题,冯家昌一点儿都不清楚,只知道出了事。廖参谋长是军区首长,可能是少将军衔,级别比较高。他的情况冯家昌不会知道,当然也不可能清楚。除非廖参谋长亲自对他说,否则啥也不知道。军人需要严格保守秘密,不能随便泄露给他人。廖参谋长的事机密性非常高,他不可能对冯家昌说。尽管他是廖参谋长的秘书,但是也不会问。这些首长早就交代了。总而言之,问题究竟如何,冯家昌一概不了解。在不知道事情原委的情况下,他就选择跟廖参谋长一起下去,是不是太武断了。在临走前,廖参谋长还特地交代,下不下去由他个人定,不强制。也就是说不下去也可以。既然这样,那么冯家昌为何还是选择下去了。
冯家昌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他选择跟廖参谋长下去,其实也是在报恩。当年他只是基层部队的一名干部,尽管在那里非常出色,但是发展有限。如果没有廖参谋长慧眼识珠,将其从基层调到身边做秘书,冯家昌纵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可能无用武之地。他可能永远都被禁锢在基层,到时候服役时间一到,他不得不转业离开部队。剧中不少基层干部最后都离开了部队,到地方工作,连周秘书这么厉害的干部也不得不如此。所以,没有廖参谋长,冯家昌可能跟周秘书一样,甚至还不如他。在廖参谋长身边,他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进步比在基层还要大,时不时地发表高质量论文。这些都离不开廖参谋长的悉心指导。正是有了他的帮助,冯家昌在部队才越来越顺,进步更大,而且视野也更宽阔了。他已经不是乡下那个农村青年,也不是在基层部队服役的士兵,而是正在走向成熟的军人。没有廖参谋长,就没有冯家昌的今天,他对冯家昌有知遇之恩。
在廖参谋长身边,冯家昌不仅学做事,同时也学做人。廖参谋长的人品深深折服了冯家昌,他将其视为学习的楷模。事实上,廖参谋长的问题不在人品,而是其他。临走前,周秘书劝冯家昌再考虑考虑,不要意气用事,并且谈到了廖参谋长的一些情况,他说到问题并不是人品。这样不仅没有阻拦住冯家昌,反而让他更坚决地坚定了自己下去的信念。老首长人品没有什么大碍,那么平反会是迟早的事。因此,下去也就不可能持续太长时间,少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但是这些都无所谓,跟着失势的老首长,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他俩刚开始并不太喜欢农场生活,特别是廖参谋长,冯家昌农村长大,所以见怪不怪,廖参谋长就难多了。幸亏有了冯家昌的照顾,他才缓过来。
农场生活肯定不如部队,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冯家昌其实没有必要陪老领导下去吃苦,因为犯错误的不是他。但是如果留在部队,又会有其他问题。廖参谋长走了,军区参谋部说不定不能待下去了。冯家昌之所以能到此工作,全凭廖参谋长的举荐,他要求政治部将此人安排过来。现在他不在了,军区其他参谋首长也不可能用他:第一,他们都有各自的秘书,不缺这方面的人才;第二,廖参谋长犯了错误,谁敢用他的秘书。如果没有犯错误,用他的秘书可能性也不大。因此,冯家昌很难再在参谋部待下去,他可能面临两种情况:其一,仍然在参谋部,但是被边缘化;其二,打回原来的部队,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他将来的发展受限,极有可能转业离开部队。与其这样,倒不如跟着老首长下去。虽然这条路是最艰险的,但也是最有可能翻盘的。
最终,冯家昌赌对了。廖参谋长没多久又重回部队,而他直接被任命为正营级的参谋,连升了好几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