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喂窝,目的是要诱鱼集聚以便钓之。但很多时候,撒了喂料后不一定有鱼进窝;进了窝,不一定有鱼咬钩,其间有天时、地利、钓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钓者要冷静分析,切勿片面认为“鱼还没有喂拢”,继续撒喂,甚至越喂越勤。这种喂法,别说窝里真的无鱼显得有些浪费,就是有鱼,也会因窝料过剩使它们“只摄地下食,难咬钩上饵”。
禁忌二 :少时漂不点,换窝就频繁野钓一般都习惯喂3~5个窝点,但在试钓换窝的时间差上,要按鱼类一年四季中的活动习性来考虑是否“发窝”。
也就是说,即使诱饵做到了色鲜味香,在仲春后的夏秋时节,最快也得要30~40分钟,冬天,由于鱼儿少吃少动,喂窝后至少要等两小时。因此,若下竿后不见有鱼咬钩就开始频繁换窝,且甲、乙、丙、丁地不停巡回,多半会造成该守不守东换西走,人来鱼散人去鱼有,两头扑空忙脚忙手,这窝那窝一无所有的局面。
禁忌三:钓位站高坎,起鱼手提线岩壁土坎居高临下,虽比平水岸更好看漂,但不方便起鱼,尤其是100多克以上的鲫鱼或其它大型鱼出水时,切莫为了省时省事而不使用抄网而用提线。
这样,靠岸举竿的垂直钓线,就大大减弱了它本来可以承受的斜平行拉力的柔韧度,即使鱼不大,也容易断线跑鱼。
禁忌四:不改老习惯,夏秋用多竿一些钓友总习惯用2~3根,甚至4~5根竿摆成扇型垂钓,意在达到竿多、窝多,多钓鱼的目的。但有些时候,恰恰是这根竿子鱼在“动”,那竿子漂在“点”,顾此失彼。
当然,若在初春或冬季鱼儿少吃、少动的这段时间,挂蚯蚓这类荤饵垂钓,多一两根竿子确实是既不碍事又能多点中鱼机会,但一到鱼儿特别活跃的仲春后至夏秋入冬前,哪怕只多一根竿子,都比独竿“握手钓”多一分失误的机会,因此要尤其注意竿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