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点画有几种写法,颜真卿楷书各种点的笔画示意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0:10:57

《东方朔画赞碑》

《东方朔画赞碑》,存陵县文化馆内,乃颜真卿45岁时书。就离《多宝塔碑》不到一年的功夫,颜真卿就展现出了不同的面目。《东方朔画赞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多宝塔碑》相形之下就只能算清秀。

毕竟大字楷书,笔画更为充实,线条里多了篆书的意味。单字来看,则依然如前多采用向右上方倾斜的姿态。比如“大夫”二字,撇画都比捺画长,这其实和我们一般的书写习惯是背离的。此时的颜真卿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技巧,所以两个字都采用了一样的形式,造成单调,而且还会造成一种向后倾倒的不稳定感。

相比之前的几个碑,《东方朔画赞碑》强化了线条的厚重感,“方”、“先”、“生”三字的长横都极力朝向右上方,收笔又迅猛下挫,而且长线两端在下中部居上,像一根挑着重物的扁担一样,内部集聚着力量,非常耐看。

5

追求平正

颜真卿点画有几种写法,颜真卿楷书各种点的笔画示意图(5)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

《谒金天王神祠题记》,清代中期陕西省华阴县华岳庙出土。唐乾元元年年(758年)时值颜真卿50岁所书。知命之年,颜真卿不求险绝,同为大字,较之前的《东方朔画赞碑》平正许多,以“天”字举例,首先倾斜程度不再剧烈;其次撇画捺画的长度也几乎一致。

再看“祠”字,示字旁的长竖相当扎实,‘“司”部的竖钩也是经过驻留之后再缓缓平出。再如“戊”字的弋钩根本不潇洒,只有稳沉,重心降低,在下部快到底时才往右进行稍大幅度的圆转。如果说《东方朔画赞碑》的整体感觉还偏纵势的话,《谒金天王神祠题记》中的单字都更方整,长方形逐渐走向正方形。

6

持守平正

颜真卿点画有几种写法,颜真卿楷书各种点的笔画示意图(6)

《鲜于氏离堆记》

《鲜于氏离堆记》,原碑旧址在四川,清嘉庆间发现,仅存残石五块,共47个整字和7个残字。此碑字大三寸,为颜真卿54岁所作。对平正的追求是这一时期颜真卿的主要目标,这时的字又比之前更厚重平实一些。依旧拿“大”、“太”二字举例,两字的捺画都比撇画要长,已经很符合我们现在书写时的习惯了。再看“州”字,并立的三竖都垂直下扎,没有丝毫偏摆。“陽”字右边“昜”部的长横也已经完全水平,不再朝向右上,整个字非常端稳。

7

摒除习气

颜真卿点画有几种写法,颜真卿楷书各种点的笔画示意图(7)

《郭家庙碑》

《郭家庙碑》,此碑为唐代名臣郭子仪为其父郭敬之所立的家庙碑,旧在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1950年移入西安碑林。自署广德二年(764年)立,此时颜真卿56岁。虽是中楷,却能遒古雄劲,含蕴浑厚,疏朗流畅。真如“银钩铁画,龙跳虎卧”一般。中楷的书写不同于大楷,而且功用不一,颜真卿还是字有所倾斜,这也是当时碑体书法的一个普遍现象。

不过与《多宝塔》已经很不一样了,《郭家庙》的字结体更长,而且倾角幅度不大,所以看上去还是比较正的,“書”字便是一例。而且颜真卿有时会故意抵消倾斜感,比如“撰”字的提手旁,竖钩竟然不是垂直向下而是略微朝左倾斜的。与之前最不同的是此时的字,横画当中很少在收笔处出现特别惹眼的下顿,只是圆圆往下回收,平和自然多了。颜真卿应当是意识到那种修饰性的笔画过于累赘与刻意,需要简省。

8

外拓开阔

颜真卿点画有几种写法,颜真卿楷书各种点的笔画示意图(8)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