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主任,我最近特别的口渴,一天到晚不停地喝水,小便的次数还特别的多,胃口大开,没一会儿就饿了”
我当即问道“去检查过血糖吗?”
“检查过了,血糖高,已经半年了。”
吃了药,血糖是稳定了一点,但是,口渴,想喝水等症状还是没有得到改善,于是就找您来看看,能不能给调理一下。
既然是慕名而来,那就好好地调一调吧,时间也不长,应该不难。
刻诊,脉沉细,舌苔薄,且黄,舌质红,身形瘦小,小腹阵阵的作痛。
大家也都知道,糖尿病是“燥病”,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既然是阴虚,那就滋补呗!
初诊:熟地黄,石膏,知母,牛膝,麦冬。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症状也有没有得到改善。
二诊:得知已经8天没有大便,随即改方: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郁李仁。大便排出,且巨臭,腹痛也有所减轻。
三诊:血糖已经稳定,改为“滋阴养液”进行善后。
四诊:症状悉平,空腹血糖以及尿糖,均已稳定。
其实,该患者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大肠不通,燥”,病情这个患者是典型的“阴虚燥热”,但,补阴虚的方法行不通,那就只能通大便。
该方子中的玄参滋阴降火,泻热软坚;麦冬、生地滋阴增液;大黄、芒硝泻热通便。郁李仁通肠润便,能很好地改善“燥便内结”的现象。
那就有一个问题,通导大便泻热,与降血糖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关系不是特别的大。
但是,燥便内结,日久比生热,邪热生起来,就会伤阴,患者就会出现口渴多饮的现象。
从中医角度来说“津血同源”,血液中也含有大量的津液,如果津液受损,热邪灼于血的话,血糖就会升高。
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通便泄热”,大便通畅了,邪热就没有了生成的源头,体内邪热没了,津液也就不会受伤。
此时就需要有效的补充津液,就能很好的改善血液环境,从而降低血糖。
这样说的话,应该就能明白了吧。
这就是为啥,很多糖尿病患者会伴有便秘的原因,因此,在调理血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便秘的问题。
“通便降糖”是改善糖尿病烦渴诸证,从而也很好地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思维特点,也诠释了中医的基本精神。
我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如果因为“害羞”或者其他的因素,不好说出口。
那对于辨证来说就会有很大阻碍,对于病情治理也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具备中医理论的认知。
好了,我是,您身边的心脑血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