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mark分数的性价比
从单核性能来看,最具性价比的无疑是AMD的R5 3500X。多核方面则是R5 3600。Geekbench在多核项目给出的结果稍微特殊,以E5 1660 v3的分数远超其他CPU。查了论坛[6],其中有网友提到Geekbench并没完整地调用CPU,因此给出的分数参考意义不大。这项对比中另一个明显缺陷是没法得知测试的条件如内存频率及CPU的供电,而且没法预估这些测试条件所带来的影响。另外一个问题是跑分给出的只是理论性能,实际应用中如玩游戏的帧数及编/解码是很复杂的。因为没法获取这些数据,所以暂时就不做这方面的分析。如果对这些数据有任何看法或补充的可以在评论区分享。
从目前结果来看X99 E5 16xx v3相对于AMD似乎没有优势,唯一能够提的是E5可以用廉价REG ECC内存。考虑闲鱼上二手的Ryzen会更便宜,这个差距也会扩大。本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如果还没玩过Ryzen,建议放弃X99然后转向Ryzen。而9代i5的性价比没法一较高低,唯一能能提的优势就是各大软件对Intel的支持及优化相对比较好,但这个差距也逐渐在缩小。
不同产品线的CPU对比
上一节对比只涉及6款价格相近的CPU。如果把分析能够覆盖整个Intel 9代及Ryzen 3代CPU的话就更有趣。首先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若直接套用之前对性价比的定义(性价比=跑分/价格)来比较,那同一系列的CPU得到的结果往往会是低端>中端>高端(i3>i5>i7>i9或者R3>R5>R7>R9)。这有点类似于学渣复习一周考70分而学霸复习一个月考90分,然后学渣的效率比较高。若单纯理解为经济学上的边际效应递减的话也不完全正确。如果把CPU的价格(因为不同CPU需要不同主板及内存,所以这里只考虑CPU价格)作为横轴,分数(Cinebench R15及Passmark上的多核跑分)作为纵轴作个图,可以发现以下现象:
Cinebench R15的多核分数(非超频)[2]对比CPU的官方价格(美元)[7,8,9]。
Passmark的多核分数(非超频)[4]对比CPU的官方价格(美元)[7,8,9]。
对于Intel( 8代和9代)及AMD(Ryzen 3代)桌面CPU的官方价格定位及其分数,同一个系列CPU及分数随价格的变化基本上呈线性(除了个别CPU)。这种情况猜测是公司的定价策略,避免自家产品间的竞争,最大程度发挥价格歧视的效果。这里只提供多核的成绩,毕竟多核的成绩能比较客观显示一个CPU的整体性能。若对单核性能要求较高的话,也可以按同样方式进行分析。
要分析CPU之间性价比。对于同一系列的CPU,可以拉个线性回归线,在回归线上方的CPU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以Ryzen 3代为例,3100,3300X,3600X及3900X的性价比是相对比较高的。3950X的价格定位可以说是不输于Ryzen 3这个系列(猜测可能是按Threadripper定位的)。
不同品牌系列之间的对比比较复杂,如果把范围缩小到某个价格区间,那可以参考上一节的方案。若硬是把所有CPU放在一起比的话会比较复杂,而且意义不大。除了搞机,正常情况作为生产力工具的电脑更多是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决定平台,然后根据预算再买对应的CPU。
从图中也可以分析每一代产品的提升有多大。同一个品牌不同系列的CPU,比如Intel 8代和9代,可以看出其性能提升并不大(两条回归线靠近),同时可以发现Ryzen 2代到3代的提升是很明显的。这里也符合了Intel挤牙膏的传言,相信如果把3代到9代的画到一起,牙膏现象会更明显。
上面给出的CPU跑分-价格趋势图是按官网的价格(推出时的零售价)来呈现的。搞机的网友可能是关心的是散片或二手价格。这里可以考察在无形之手的操纵下CPU价格趋势,同时也加入E5 16xx v3及26xx v3进去做对比。对于Intel 9代及Ryzen3代,这里只取淘宝散片的价格,闲鱼上的价格参差不齐,而且还有一些是钓鱼贴。
Cinebench R15的多核(非超频)[2]分数对比CPU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