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瑜觉得,结婚二十年来,自己全心全意为老公儿子付出,带着儿子在国外困难重重,辛苦操劳,小心经营。可这一切不但没有被人认可,没有被感激,而且自以为的牺牲竟然在别人的眼里不值分文,微不足道,甚至是咎由自取。她崩溃了。
19世纪,美国教育大师——约翰·杜威曾说,渴望具有重要性,是人类本质里最深刻的驱动力。
美国第一批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曾说:“人性的根源深处,强烈渴求着他人的认可”。
我们身边的第一个人,孩子渴望着父母老师的尊重,同伴的认可,员工渴望着老板的认可,伴侣渴望着对方的认可,乙方渴望着甲方的器重。
再桀骜不训的主儿在能降住他的人面前也会变成摇尾乞怜的孩子。再任劳任怨不计回报的人也希望能换回自己在乎的人一个笑脸。除了机器人。
所以当刘若瑜自己认知里的伟大的牺牲被一纸离婚协议彻底击败了、激怒了,这是自己的付出对象对自己的全盘否定,她招架不住了,被掏空了。
隔屏都能体会到她因感觉被遗弃而产生的深深的无奈、绝望和抓狂。
她说,离婚,这是要了她的命。实质上,是多年的付出不被认可要了她的命。
她想回北京,把自己的命捡回来。她鼓动儿子跟她一起回北京找“那老东西”算账。
但陈凯文心里却比他妈明白,老爸老有钱了,长相也不赖,妈妈自己不回把老爸一个人扔国内,现在有这样的结果也很正常,妈妈早就应该想明白。
这话更加激怒了刘若瑜,因为正是为了他这个儿子,自己才不能回去的。
他居然还说,活该!
居然还说自己没让她来陪读,这等于也不承认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