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很好理解,友情这东西,一般很少有同时付出,同时互不相负的状态。但若想经历磨合与挫折还保持友谊的心态,那就必须得两个人心里都有对方看中的特点。很显然,在戴笠看中了杜月笙可为朋友而交往的过程中,杜月笙并未有意接纳戴笠成为自己的挚友。
但是,戴笠一点也不着急,他深信有一天杜月笙会重新审视自己这个"朋友"。说起来这就是戴笠不同的人际观念,而且他非常会对人使用手段:杜月笙不是不将我看在眼里吗?没关系,我也肯定不会努力巴结你。
但是,这并不代表两个人就不来往了,该有的场面上的客套还是保持着。后来老蒋实行"寓禁于征"政策。这是要打击非法经商,让纳税者可以堂而皇之地赚钱。
但是,在上海滩能做这件事的非杜月笙莫属。这当然是因为人家的江湖地位,什么门路人家都吃得开,别人自然无话可讲。但杜月笙做这差事也不会白做,有了国民党政府的庇护,他就无人敢动了。
虽然说这样让杜月笙赚了不少钱,可难免触动某些人的神经。于是,很快杜月笙暗中生产的事就被人捅出来了。这下杜笙成了众矢之的,很多人要求罢了杜月笙,结果你搞我,我搞你,一下变得世人皆知。
这时杜月笙摆不平了,弄不好的话,可能老蒋会将自己当成替罪羊以平天下也未可知。于是他立刻打通关卡,这时他才发现,能让这件事平息下去的关键人物只有一个,那就是戴笠。于是,杜月笙连忙让人带了点"礼物"去和戴笠打招呼。
没想到,昔日唯自己是从的小兄弟戴笠,这次竟然没一点反应,杜月笙才忽然想到,戴笠已经今非昔比了。没办法,他只好再请杨虎为自己去做说客,而且拿了三十万的支票。可杜月笙万万想不到,戴笠竟然没有收,直接让杨虎送了回来。
这下杜笙紧张了,认为事态太大,戴笠不想管。不得已,只好自己出面,要约戴笠一起吃个饭。可人家戴笠却回掉了杜月笙:对不起,没时间。
杜月笙这下傻掉了,看来戴笠这路子走不通了,当年如果能对戴笠更亲近一些,今天也不至如此呀。就在杜月笙焦头烂额时,他的法律顾问章士钊来了,说:戴先生让我转告你,一切请放心,这件事有他来处理。
一句话,杜月笙几乎感动莫名。这个戴笠,竟然是个真性情,是个可以交的人!果然,此事没波及杜月笙一点,而他倒是坐收了一个人生挚友。
看看,这就是戴笠,想要一份真正的友情,可不是一味巴结奉承就能得来的。当然也不是拿大做福得来的,江湖讲究身份对等,但有时候这对等又表现在心理阵势上,只一味追求钱财的平等是没用的。这就像一场心理素质的博弈,劲太大易折,劲太小必输。关于此,我们不得不服戴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