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的主要资料,云冈石窟的分布及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14:23:37

它位于中国山西省武周山南麓。大约开凿于公元 453 年。也是三晋大地上耀眼的明珠,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1.初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主要资料,云冈石窟的分布及特点(1)

云冈石窟的主要资料,云冈石窟的分布及特点(2)

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53年,共有大小石窟53个,佛雕51000多尊,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石窟所在地大同市在山西省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历史名城和军事重镇。它拥有众多的灿烂古迹,其中云冈石窟最著名。山西北部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活动舞台,位于内、外长城之间的大同武州塞,自古以来更是中国与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间的交通要道。大约在1世纪末期,匈奴内部分裂,原来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与大兴安岭北段的鲜卑族拓跋部乘势崛起,逐步控制黄河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北魏王朝。天兴元年,道武帝拓跋宏将国都自盛乐(今蒙古和林格尔境内)迁至平城(今大同市),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再次迁都洛阳,将平城定为北都,成为北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几近百年。

鲜卑拓跋部在中国北方初兴起时,信奉的是各种杂卜巫术,直到建立北魏后,才转为佛教信仰,并奉为国教,大建佛塔、讲坛和禅堂。但在446年,太武帝对佛教产生动摇,进而焚毁佛寺、驱赶僧人,造成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身患重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而恢复佛教。文成帝即位以后,崇尚佛教之风再起,并于兴安二年,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云冈石窟,时间延续百年,当时动用40000多人,就连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佛教徒也参与了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创作,如今在雕饰奇伟的云冈石窟上,还可以窥见中外文化交流的斑斑斧痕。

据记载,公元452年,文成帝曾命人以他本人为原型雕刻佛像,雕刻完工之后的佛像的脸上和脚上分别镶有两颗黑石以代表文成帝脸上和脚上的黑痣。两年之后,工匠们又在京城大佛寺内以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文成帝为原型共塑五尊释迦牟尼像,每一像代表一帝。据说,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中的五尊大佛就是这五帝的象征

云冈石窟的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魏,到了唐初贞观十四年,又开始进行局部的雕凿工程。根据《古迹凉传》的记载,当时还有一位俨禅师“每日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享四年终于石室”,恒安即是今日的大同。目前在编号3窟后室中的三尊大佛,即有可能是这一时期所续雕。3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

大同亦为辽、金时期的佛教重地,在辽兴宗、道宗时期,云冈石窟的开凿工程又延续10年。这次的工程主体,据金皇统七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周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西京大石窟室……凡有十名,一通乐、二灵岩、三鲸崇、四镇国、五护国、六天宫、七崇福、八童子、九华严、十兜率”等10座大寺,即辽代十寺。其规模大约均为前建木构窟檐,后接石窟的寺院,可惜在辽末保大二年遭兵火焚毁,仅在1到20窟的崖面上留下梁孔椽眼。

明朝石窟荒废,直到清顺治八年才又再度重建云冈寺院,即现存5、6窟的木构窟檐。不过,这时除兴建个别窟檐及彩绘佛像外,石窟工程早已停止。清朝以来,除学者朱彝最早记录云冈石窟外,这一宏大的石雕佛像群逐渐湮没无闻,鲜为人知。直至近代,随着中国学者叶恭绰、陈垣,以及日本的常盘大定、关野贞等人的介绍、研究,云冈石窟才又开始被世人知晓,成为兼具艺术与学术价值的旅游胜地。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主要资料,云冈石窟的分布及特点(3)

云冈石窟的主要资料,云冈石窟的分布及特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