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栉风沐雨,40年砥砺奋进。中国走改革之路,敞开放大门,创下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改革再出发,风起好扬帆。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东北网今起推出“天鹅之旅—黑龙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专题报道,通过系列篇章展现龙江大地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的沧桑巨变。
“天鹅之旅—黑龙江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农场系列之一
雁窝岛:四十年的成长与升华
张传文 记者 赵亚东 王忠岩
东北网7月8日讯
雁窝岛:四十年的成长与升华
缘起:北大荒从这里萌芽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雁窝岛,远在祖国的东部边陲,在八五三农场将军山的注视下犹如碧绿的翡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这是一片富庶的平原,起伏的山脉和如织的河流深情眷顾着广袤的黑土地。雁窝岛坐落其中,集天地之灵气,成自然之大蔚。“万年江水冲刷、千年草木涵养、百年休养生息、六十年融汇耕作”。寒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好,温差大,作物营养成分积累多而消耗少,具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良好条件。
“王震将军定场址”雕塑。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这是一片神奇的沃野,4000多年来先民们渔猎和生存的足迹写满雁窝岛湿地与大山之间。商周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片、石器让我们有了穿越时空的感觉,历史在这里露出神秘的面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红色的记忆永远镌刻。当年,抗日联军在这里浴血奋战;三五九旅在这里插上剿匪胜利的红旗;王震将军在将军山下留下踏查的铿锵脚步。那些回荡在荒原上的劳动号子和豪迈的军旅歌声,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冰冷身驱的马架子,是红色交响曲乐章中令人难忘的序曲。
千百年来,这片茫茫的大湿地,见证了北大荒的生发、萌芽和成长。作为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和文化发祥地,从王震将军一声令下,从复转官兵们赤膊上阵开始,从知识青年义无反顾投身边疆开始,这里就涌现了大量的英雄人物,塑造了北大荒精神的坚实底色。芳草年年的英雄湖畔,我们追忆着抗联战士踏马入湖的壮烈;在万鸟翔集的雁窝岛上,我们怀念着那些与“大酱缸”搏斗的勇士身影;在宝清河畔,我们敬仰潜水挂钩的英雄;在松桦交响中,我们呼唤着英烈的名字:任增学、罗海荣、张德信、陈越玖……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个留在雁窝岛深处的年轻生命,北大荒不会忘记。
“一九五八惊蛰至,三军将士鼓角铮铮军旗猎。英雄解甲不懈志,荒原催征。马架地窨,官兵饮露餐风。”似乎有风声自耳边响起,也似乎有一曲波澜壮阔的北大荒人的颂歌震彻心灵,呈现了解甲军人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历程中浓重的一笔,他们以灼烫的黑土、坚硬的山石作材料,以风雪雷电作刻刀,历经漫漫岁月凿刻而成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
作为北大荒精神的发源地,雁窝岛同时也是北大荒文化的发祥地。精神与文化共生共荣,相互铸就。特殊的年代造就了英雄,也造就了歌颂英雄的文人们。雁窝岛人至今不能忘记,王震将军在这里选址建设八五三场,董必武副主席为雁窝岛亲笔题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十万大军正披荆斩棘奋战荒原时,雁窝岛的一批作家满怀革命豪情,从这片热土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创作出了北大荒发展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部大型话剧、后来改编成电影的《北大荒人》、第一部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第一幅版画《荒原春夜》等等都取材于雁窝岛。这些作品一经问世,轰动全国,脍炙人口。
八五三农场“潜水挂钩”纪念地。东北网记者 王忠岩 摄
以潜水挂钩任增学为原形的一批艺术形象走入千家万户。林予、丁玲、陈明为代表的“雁窝岛作家群”集体登上北大荒的现代文坛。晁楣、张明昌、方仁寿、方元、张朝阳、丁立江、蒙希平、李健、刘宝、陆中华、张学诗、杨昌莲这些版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王黎光、顾震夷、杨荣秋、王永令、邓宝晋、少康、邵军等创作的歌曲及曲艺作品成为北大荒的文艺精品之作,影响了几代北大荒人。吴守业、黄成江的摄影作品被省、国家级报刊发表后,产生很大影响。黄成江被誉为青年摄影家,一批群众摄影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小红花艺校当年在中南海为党和国家*连续演出21场……
八五三农场丰收景象。
繁星皓月,迎寒送暑。承载着自然的恩赐、文化的缘起和历史的厚重,雁窝岛早已超越地理名称的范畴,成为见证北大荒、八五三发展轨迹的文化符号。
成长: 北大荒人的脚步
自1956年建场以来,除去特殊时期,八五三人始终坚持弘扬北大荒精神,奋勇争先,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也为年轻的共和国贡献了己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