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流传的说法:女人分娩的痛苦相当于20根骨头碎裂,而男人被踢到睾丸的疼痛则相当于断了3200根骨头。这一说法当然有些夸大,但我们还是不禁想问:男人女人,谁更耐痛呢?
疼痛,可怕的体验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体验。记得小时候拔牙或者打针总会浮起“如果我感觉不到疼痛该多好”的念头,这个离奇的想法在一些科幻影视中得到实现,那些“特种战士”没有痛觉,因此战斗力更强。
事实上,疼痛并非一无是处,它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自我预警,失去痛觉更危险。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佛山一位五岁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儿,经常“无意识自残”,导致多次骨折和移位,髋关节先后五次发生习惯性脱位,烫伤、擦破伤等屡见不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糖尿病合并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出现痛觉消失,因此容易被烫伤、扎伤而浑然不觉,引起足溃疡和足踝关节病,严重者会发生感染如骨髓炎乃至足坏死,最后被截肢。
量化疼痛有点难有的人对疼痛特别敏感,对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一点点的疼痛,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却会被放大好几倍。那么如何告诉别人自己承受着怎样的痛楚呢?疼痛,有没有指标来定量呢?
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三位研究者建立了一套疼痛度量标准,分为十级,度量单位为dol,并制造出了一种客观测量疼痛的工具——测痛仪。这种仪器利用一千瓦的灯泡发光,用棱镜将光聚焦于人体皮肤上,随着人体温度的升高,根据人体的忍受限度来测量疼痛。遗憾的是,由于同样的方法做几遍,结果不一样,这套疼痛测量方法与工具被学界否定,也被禁止应用。
疼痛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主观体验,伴有感觉、知觉与情绪反应。目前测量疼痛的金标准是靠人对所经历疼痛的表达,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视觉模拟评分法,即通过一把有10个刻度的标尺,由0到10分别表示疼痛的程度,让病人背对刻度面,在直尺上指出代表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
女性怕痛有理由在我们的印象中,怕痛是女性的特权,男性更多的应该表现为坚强。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女性对疼痛的感受更为强烈,男女对同一种疼痛进行描述评分,女性比男性高出20%。
但仅仅如此吗?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人员让参加测试的男女将手放入冰水中,坚持时间长短直接与报酬挂钩。结果是,男性依然胜出。
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躯体对疼痛的自然反应,女性比男性强烈得多。瞳孔扩张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一种对疼痛的自然生理反应,不受意识控制。实验发现,当接触到令人不适的刺激时,女性的瞳孔扩张速度超过男性。
美国《外科整形》杂志报道,女性身体内的神经纤维受体比男性多,如面部皮肤,女性每平方厘米平均有34根神经纤维,而男性只有17根。这是女性对疼痛的反应比男性更敏感和强烈的生理原因。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女性忍受着更多慢性疾病的痛楚。如:骨质疏松症,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40%,50岁以上的妇女中,两人中就有一人患骨质疏松症,可出现腰背疼痛,手腕、肘部、关节疼痛;偏头痛尤其偏爱女性,头痛患者80%都是女性,英国统计资料也显示,85%的女性一年中有过1次以上的头痛;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特征是弥漫性疼痛和睡眠障碍,80%~90%患者为育龄妇女。
分娩痛、蛋疼,到底有多痛那么回过头来,作为男女疼痛“巅峰对决”的分娩痛和蛋疼,到底有多痛呢?谁更痛一点呢?
分娩痛是一种特殊的疼痛。起初是轻度的宫缩不适,进入产程后,疼痛的强度和节奏逐渐增强,直至推到极点,然后缓慢褪去,这一过程犹如海浪拍岸,大多数经历过的女性谈之色变。但是在实际中,这一疼痛却因人而异。有的孕妇痛不欲生,有的却觉得不过如此,不如胆绞痛等来得厉害。
至于男性被踢中睾丸的剧痛,也是一种特别的疼痛体验。在生殖系统,尤其是睾丸上,神经的分布相当密集,成为男性身体除眼球之外,最脆弱的部位。这里的敏感不仅包括对温度、湿度、运动的敏感,还包括对血压和机械作用力的敏感。因此一旦受到冲击,其疼痛体验深彻骨髓,被极度放大。另外,外伤只是引起蛋疼的原因之一,许多疾病如睾丸扭转、感染、肿瘤、腹股沟疝、鞘膜积液、精液囊肿、精索静脉曲张等均可以引起该部位疼痛。另有25%的蛋疼完全找不到原因。
那么,分娩痛PK蛋疼,谁更痛呢?其实这是个没有答案的命题。分娩独属女性,蛋疼是男性专利,两种没有交集的疼痛,又怎能PK呢?
耐痛力变化,激素的魔法生理上,女性对痛觉更加敏感;社会角色上,对女性畏痛更加宽容;然而同时,女性的确可能遭遇更多的病痛。这不得不让我们诧异,是什么让怕痛的女性能够在这种痛楚下坚持呢?
一个是心理支持。疼痛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心理状态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这也是分娩时,增加相关知识宣教,给予鼓励、安抚等精神支持,增强信心,能够极大程度减轻分娩痛的原因。
另一个则是激素的影响。当雌激素水平提高时,女性身体内能够释放出大量内啡肽和脑啡肽,有助于减轻痛苦。在妊娠晚期,尤其是临产的最后两周,雌性激素的分娩水平达到峰值,而妇女绝经后往往会遭受更多慢性疼痛,如纤维肌痛。
止痛药也要分性别男女有别,不仅包括痛觉,还包括药物的止痛效果。如常用的止痛药吗啡,在全身麻醉时,女性需要的量要比男性多30%才能奏效。而纳布啡,一种经常在女性分娩中使用的麻醉药,对男性只有轻微的止痛效果。
研究证实这个差异源于男女大脑中对于药物的不同处理方式。如吗啡和纳布啡都是通过激活大脑中阿片受体的神经接受器来阻止神经系统对于疼痛信号的传递,但是吗啡等的阿片受体为亩受体,纳布啡属于卡帕受体。男性亩系统在缓解疼痛作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女性占主导地位的是卡帕系统。
由于过去的药品测试主要致力于男性疼痛反应,一些止痛药在男性身上灵验,对于女性却效果大减。结果,女性的慢性和严重的疼痛病一直难以被成功治愈。
好在这种情况正在被改变。科学家认识到了不同性别对疼痛的不同反应,并针对性地开发止痛药。就如尿不湿也分“男宝宝版”和“女宝宝版”,将来或许止痛药也会分粉红色和蓝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