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的背景资料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9 20:40:38

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的背景资料(1)

01

君子的态度

孔子的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公孙赤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答应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还是觉得给的太少,就私自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知道后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君子只周济那些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裕的人,这是君子的态度。

一个人在时运不济,跌倒可怜之时,连他自己都顾不得,别人去帮助他,他有能力去报答吗?

人人都明白,根本不可能,但是君子还是去雪中送炭了,这就是心诚、心善。

他们压根没想要回报,他的行为是义务性的,是内心的良知驱使自发的行为。

而当一个人得势显赫,前呼后拥,威风八面之时,人人都看到这是收获利益的绝佳时机。

于是一拥而上,献个媚,说几句巴结的话,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多少人能把持的住呢?

所以,锦上添花的人大有人在,但一个真正的君子是耻于做这样的事情的。

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的背景资料(2)

02

借伞

孔子到晋国游学,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就要来临。

于是,子路就去向附近的一户人家借伞。但是,这家人很贫穷,根本就没有伞。

子贡看到子路没有借到伞,自告奋勇再次去借伞,但他去的那家人,看他是陌生人,也不借伞给他。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子路突然说:“先生,子夏家就在附近,咱们到他家去借伞吧。”

孔子一听,连忙摇头说:“不要去!不要去!”然后,执意带着弟子继续向下一家走去。

事后,子路请教孔子,孔子感慨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如果看到是老师来借伞,就会勉强借给我,但他的内心会很痛苦;如果他不借,别人会说他吝啬,说他不尊敬师长。

我不去借伞,既可以让他不痛苦,又可以保全他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人无完人,与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友谊就会不长久。

就像我有两个朋友,一个特别热情,总是邀请我去她家,去了也百般挽留,但是她说话比较随意,当我不小心做错事时,就会说我笨。

另一个说话谨慎,待人没那么热情,不经常主动邀请,去了也不会刻意挽留,但是只要你去她家,必定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

我知道她们两人都是真心待我,所以就不能嫌弃第一个说话随意,第二个不够热情了。

与人相处,多看别人对你的好,少计较别人对你不好,这样才能与任何人相处的愉快。

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子夏的背景资料(3)

03

取财之道

孔子的一个学生,看见一个小孩掉进了水里,就跳下救了他,小孩的父亲很感激他,就送了他一头牛。

当时牛很贵,人们都说他贪心,可孔子却称赞他说:“你这样做能让更多的人去救人,救人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鲁国当时有一条法律,看到有在别国当奴隶的,可以帮他赎身,回国后可到官府报账。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赎回了一个奴隶,却没有去官府报账,人们都称赞他,可孔子却指责他说:

“你这样做人们就不会去赎回奴隶了。因为不到官府报账,人们会蒙受损失;到官府报账,又会让别人觉得品德不如孔子的学生,所以就假装没看见了。”

我们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但是在推崇道德时,往往过于偏激,好像“道德”与“金钱”就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于是在评价某个人道德是否高尚时,总要把目光聚集在金钱上,这是完全错误的。

千禧之年,袁隆平教授接受了500万元的首届“最高科学荣誉奖”,这难道能说他没有道德情操吗?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让中国,甚至让全世界多养活了数亿人,与他的贡献相比,这点奖励真是微不足道。

其实,道德与利益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我们做事情没有私心,是为了国家和社会,那么得到相应的报酬也是应得的。

而正是因为符合道义,所以我们才能长久的获利;正是因为存在着利益,所以我们才能做更多符合道义的事。

正是把“利”与“义”相互结合,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