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是孔子哪一科的高材生,曾子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吗

首页 > 体育 > 作者:YD1662024-01-19 20:22:31

子夏是孔子哪一科的高材生,曾子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吗(1)

子夏(前507—前420年),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与曾子、子张、子游并称为“孔门四杰”,也是“孔门十哲”之一。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他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孔子过世后,子夏至西河设教,创立了三晋儒学,并且广收门徒。战国初期魏国的国主魏文侯,以及吴起、田子方、李悝、段干木、公羊高等名臣,都是他的学生。其思想不仅孕育出像荀子这样的鸿儒,而且还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孔门求学有秀才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因为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几乎一生未停止过收徒授徒。子夏是孔子晚年收入门下的一位弟子。据记载,孔子过世的时候,子夏不过二十九岁。根据《论语》的记载,子夏是孔门弟子中较为擅长文学的一个。这里的“文学”,指的是典章文物,即那些成文的历史文献和政治制度。孔子对此也是十分肯定的,在一次关于《诗经》的对话中,子夏在孔子的启发下说,对于做人来讲,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而后再加以必要的礼仪文饰。孔子听后很是赞赏,说道,卜商啊,是你启发了我呀!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在一起谈论《诗》了。从这次对话中不难发现,子夏对《诗经》是有着很深研究的,从孔门弟子之间的对话中也能发现,同门弟子这方面的困惑往往也会从子夏那里获得启发。

当然,孔子作为一个严师,也常常对子夏提出批评。例如他告诫子夏:“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这当然不是说子夏是一个贪利的小人,而是说子夏在思想倾向上更注重人们的利益,讲求现实功效,而且比较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现实。这些也可作为子夏的一个思想特质。其实,孔子对子夏是较为器重的,这一点从子夏年纪轻轻就能成为鲁国的“莒父宰”(即莒父这一地方的行政长官)就能看出。因为在子夏所处的时代,做官的正规途径基本有两条:一是依靠世袭的爵位来获取,一是以军功取仕。显然,子夏一介书生,且出于贫贱之家,这两条路基本都行不通。那么,子夏能够以晋国人的身份在鲁国做官,那或许是与其师从孔子有关。因为在这一时代,已经出现了一些以实际才能而“破格”为官的现象。孔子在鲁国已经显示出其超群的政治治理才能,并且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因而,子夏很可能是经孔子举荐而做官的。可见,孔子对于子夏的才能与品德是肯定的。之所以像前面那样教导子夏,是因为孔子出于实际的政治经验,他希望告诉子夏,虽然重视民众的物质利益是基础,但是,如果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其结果很可能会走向社会的失控。当然,这是孔子与子夏那个时代的背景所决定的,因为在人治加专制的社会现实下,对“利”的过分强调,有可能压抑道德教化的作用。

子夏作为一个颇有主见的政治实践者,在听取老师意见的同时,并没有一味盲从,而是按照自己的解读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他一方面通过关注物质利益来获取民众的信任,并以这种信任来加强当政者的权威,这使得子夏的政治主张更容易被当政者接受;另一方面则要求当政者要利用手中的权力积极作为,推进社会事业,巩固政治地位,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素养。

可见,子夏虽然精于文学,但其才能绝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学问,他更善于将孔子的学问与现实的政治运作相结合,从而有所作为。可见,子夏所开创出的三晋之儒,有着更为独到的思想倾向。

西河设教为帝师

孔子去世之后,孔门弟子们原本就存在着的一些思想分歧开始表面化,并产生了直接的思想交锋,历史上将这一现象称为“儒分为八”。尽管这只是儒学内部的思想争议,但是子夏所代表的“三晋之儒”与当时鲁国流行的儒学派别分歧很大,加之,子夏有着三晋人耿直的性格,因而深深地感受到其思想传播与政治实践中遭遇的巨大压力。而作为一个精于学问的人,子夏也不是为做官而做官,当其思想受到排斥、政治理想难于实现的时候,受到了魏文侯的邀请,于是他便离开鲁国,踏上了归乡之途。

此时的中国,已然由春秋走向了战国。三家分晋之后,魏国作为新兴的诸侯国,显示出勃勃的生机,一时间几乎是天下莫能敌。而国主魏文侯,一方面有着宏图大志,另一方面又能够重视人才积极改革。子夏来到魏国之后,就被魏文侯聘请为私人教师。这不能不说,是子夏一生中最高的世俗成就——国君之师。学为帝王师,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殊荣,更是整个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个向往。此时,子夏的声望已然达到了顶峰。在西河设教期间,子夏的弟子很多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包括了三晋法家思想的开创者李悝、战国名将吴起、魏国国相段干木、道家学者田子方、春秋《公羊传》的作者公羊高等。据说,子夏在西河设教期间,授徒三百。这里的三百与孔门弟子三千一样,也是一个虚数,但也足以说明子夏的影响在当时是何等广泛。

然而,也许是历史开的玩笑,子夏的那些有成就的弟子门人们,最终都没有选择儒学作为其研习传承的学问,而是在子夏思想的基础上开创出诸如法家、兵家这样的思想。这或许是与子夏在其学问中更强调实际、注重实效有关。毕竟,在此时及其之后的战国时代,儒学的现实效用很大程度上被战乱与争夺所掩盖。然而,不管怎样,子夏都可以说是三晋学术的开启者,也是第一个将三晋思想文化的独特性确立起来的人。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的三晋之学,自子夏始。

编辑:赵凝

审核:段利军

来源:2020年第7期《前进》杂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