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祖康题字碑及碑亭
俱往矣,换了人间!老夫今天看来,酒奠梁之所以能被人们记住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古代与上面两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有关;在近代呢,与中国公路建设的泰斗赵祖康先生密不可分。
传说加名人,便生出一些引人遐想的不凡。
看过一篇文章《陕西公路应该记住一个人—赵祖康》,讲述了赵先生在抗战期间主持修建 “西兰公路”和“宝汉公路” 的事迹。
赵祖康 192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土木工程系,旋即在武汉国民政府交通部任职。 193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进修道路与给排水工程,并供职于纽约州交通局道路工程处。 1932年回国后在全国经济委员会、公路交通委员会、交通部等任专员、处长、局长、顾问以及上海市工务局长。
20世纪 30年代,为抵抗日军的侵略,他主持修建的公路在神州大地上绵延数万公里,成为中华民族坚持抗战的运输大动脉。那时,西安到汉中没有公路,往来只好依凭古蜀道残存的部分栈道,交通极为不便,加之秦岭阻隔,当时陕川两省的交通状况正如李白所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国民政府决定修建宝鸡—汉中公路,赵先生领下重任后,从选线到施工,无不亲自过问。“汉宝公路”1934年底动工,由于三座大岭(秦岭顶、酒奠梁、柴关岭)纵横,难度颇大,两万多工人顶风冒雪鏖战两年,1936年 5月筑成,最终打通了这条大西北到大西南的通道。
因赵先生本着“开边须筑路,救国仗书生”、“忧国恽忘病,筹边不顾家”的理念,在指导修建“汉宝公路”时超常付出,故质量上乘,堪称中国筑路史上的典范之作。前人苦修路,后人得便利,现在平坦的G316国道只是在原路基础上的拓宽改造。
川陕公路之“宝汉公路” 竣工赋
今日之酒奠梁,除了传说和名人的映衬外,已经成为沧桑巨变的见证。公路的畅通带来了物流的兴盛,商旅的繁忙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之旅游的兴起,此处又成为发思古之幽情,览现代之风光的景点。当老夫骑着马刚刚摆脱回环往复的盘道,正想舒一口气时,那满坡郁郁葱葱的人工松林又牵住了我的目光。那已经成林成景的松树,尽情地炫耀无边的绿色,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本真和茁壮,领略了创造的神奇和伟大。
如今人们只要车过酒奠梁、柴关岭,都要停下来瞻仰祖康赵先生的题字碑并留影纪念,借此来缅怀这位中国“现代公路之父”!
赵祖康题字碑及碑亭
老夫在酒奠梁上看了许久,想了很多,我觉得还是秋天来酒奠梁最好:一场秋霜过去后,酒奠梁就像是一个调色板被打翻了一般,各种色彩便漫延开来。远远望去,山峦叠嶂,层林尽染、色彩浓艳,如一副重墨山水画;近处各种红叶深淡相宜,错落有致,风姿各异,争奇斗艳,勾勒出一幅五彩画卷。
酒奠梁,绝对有理由成为你旅途歇脚的驿站,可以伸展困乏的腰身,整理奔腾的思绪,愉悦寻觅的眼神,慰藉疲累的心灵。
金秋季节时的酒奠梁
06 双石铺酒奠梁下山不远就是双石铺,半道上看见隧道正在施工中,心中惆怅又起,如果隧道一通,酒奠梁顶好景还能看到吗?……
双石铺很早就是陈仓道、连云栈道上的重要驿站,因过境的嘉陵江东岸,耸立两座石峰,临水负土,镇水护岸,起名双石铺。历史上刘邦从汉中出定三秦、诸葛亮伐魏皆经此,咱就不说了;单是现代,1935年徐海东、吴焕先率红25军北上陕北,1936年贺龙、肖克率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1946年王震、王恩茂率三五九旅南下北返,各路大军都经此地休整。可见双石铺自古到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必经之道。1951年凤县治由黄牛铺迁来,就此成为凤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