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帝国)
然后彪悍的北欧人变了。沐浴了文明辉光之后的北欧人,渐渐变得平和了起来,在基督教的教化下,他们抛弃奥丁大神,成了耶稣信徒,也在卡努特大帝死后让帝国一分为三,变成了挪威王国,丹麦王国和英格兰王国。
那时的英格兰,你说他有多牛真谈不上?
整天都是被入侵,完全是一个欧洲弱鸡,就连苏格兰也搞不定。
这不,弱鸡接着又遭遇了入侵了!
这入侵,就是公元1066年的诺曼征服。
当狂暴的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带着强悍的士兵踏上英格兰时,曾经彪悍的北欧海盗也消停了,在诺曼征服后老老实实成了顺民,英国也从一直在复辟又退位的威塞克斯王朝时代正式进入了诺曼王朝时期,曾经主导英格兰的盎撒人失去了权柄。
诺曼王朝的建立,也诱发了后来的英法百年战争。因为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是法国诸侯啊,一场横跨海峡的征服,让他建立了地跨英法的王国。
这左右都靠,就让法国跟英国在后续的几百年间总是牵扯不断,傻傻分不清楚。
诺曼王朝在经历四任帝王后,因为绝嗣走到了末路,最后被法国安茹伯爵亨利带着军队跨海而来登陆英格兰。
亨利跟诺曼王朝末代帝王斯蒂芬达成协议,成了王储。
(互相渗透的英国和法国)
斯蒂芬去世之后,英国进入了著名的金雀花王朝时代。这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历史上著名王朝,诸如狮心王查理啊,失地王约翰啊,都是这个王朝的知名君王。
在王朝开始前的亨利一世时代(诺曼王朝第三任君主),英格兰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后来安茹伯爵的乱入,还有诺曼王朝的绝嗣,也让国内出现了王位动荡和真空期。
虽然安茹家族顺利成为了英格兰统治家族,还通过开枝散叶(跟随十字军东征)建立了遍布耶路撒冷和法国的广袤领土,电影《天国王朝》中的麻风病国王就是安茹家族的。
(安茹帝国画圈圈的是耶路撒冷国)
但这内部矛盾一直无解,还有了越演越烈的趋势。于是,1215年无地王约翰当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影响英国后续八百多年的事情,这促成了英国后来的腾飞。这就是《大宪章》的签署。
约翰王为何叫失地王?
因为主政的时候,在跟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卡佩王朝)的战斗中屡战屡败,失去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土!
打仗吗,要钱,连年征战弄得民怨四起,最后逼的大贵族联合反抗。
这大贵族诉求很有意思,我不推翻你,但是你不能蛮干,不能不顾民意随便打仗。
于是就制定了一个符合大贵族要求的《大宪章》,拿上了台面逼国王签字!
这《大宪章》的目的只有一个。
用法律规范国王言行,限制国王的权力。
《大宪章》中有句话特有意思:王在法下”,国王至高无上,但在法律之下。
当英国国王承认《大宪章》那一刻,就跟绝对王权永远失之交臂。
随后岁月,每一次《大宪章》的再次确认,都是《大宪章》地位的加强和王权的退让。
(国王退让)
《大宪章》签署后122年,英国跟法国开始了一场决定英格兰后来走势的百年战争。百年战争之前,失地王约翰让英国失去了在法国的不少领土,但是英国人一直不愿意放弃欧洲大陆,彻底变成岛国,就开始了各种进攻,收复了不少领土。
这是英格兰大陆情节体现,也是经济利益需要。那时还没有开始大航海时代吗?
一个岛国不跟大陆联系,不跟大陆贸易,如何发展得起来。这利益诉求,引发的领土问题,让两国积怨多年剑拔弩张。
公元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除了有英国王爵之外,还有个阿基坦公爵领。
这公爵领名义上是法国封爵却又不受制于法国,就让致力于中央集权的法国国王腓力六世特别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