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朱自清对朱镕基影响是很大的。这不仅因为朱自清也是清华人,更重要是朱自清的文人风骨着实让人钦佩的。
朱镕基对朱自清先生的印象是“虽然他写很好的文章,当时不会讲话”但是,“我敬佩他为人的那种廉洁和谦虚,我喜欢听他讲话。”
当时国民党为收买人心,看重朱自清的声望,几次请他到重庆政府去做官。
当时朱自清的家境窘迫,如果接受这种高官厚禄的收买和拉拢,全家的经济情况和地位,立马就可以得到改善。
但朱自清还是“闭门拼自守穷铿,车马街头任往还”,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些自己放弃原则立场,出卖灵魂才能改善生活遭遇的邀请。
朱先生只是在家静心研究文学,安心学习,不做理会。
但是,在抗议国民党政府时,在无报酬却要冒着生命危险情况下,朱自清毅然出席大会并作报告。
他的言语悲愤而真挚,试图唤醒国人的爱国心,以文人的“笔墨,学识”拯救这个国家,当时在场的许多人听完都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文人应有文人风骨,为学扎实,不沽名钓誉,朱自清先生正是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后代人作出警示。朱镕基总理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和他的老师朱自清先生一样有“风骨”。
朱镕基对党有着高度的忠诚,他有自己的信仰,为信念而坚守,不因外界而动摇。
尽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朱镕基都处在生活的低谷,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那时候的他先被安排去教书,教了一段时间,后来派到去干农活,总之,那段日子就是苦难不断。
但是他个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历练,是人生中一次的难忘经历,是对他极大的教育。
即使处在低谷,但是朱镕基自己有自己的为人原则,清华大学依旧是他的母校,他还是一名学者。
他在那二十年按照党的安排工作,任劳任怨,勤劳工作。
“在那些日子里,我没有忘记清华对我的教育,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他在演讲中说道。
无论何时何地,一个人不能忘却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能抛下自己接受过的教育。
为学,就要扎实勤恳,不沽名钓誉,有一名学者的样子。这不仅是朱镕基总理的为学原则,不仅是对当时综合体育馆里清华师生的告诫,更是对一代代学生,学者的警示,对国人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