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幽州,属于整个华北一线的关键。因此,在唐朝统治时期,朝廷专门组建了范阳节度使。在宋朝统治时期,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曾经两次大规模北伐。由于丧失了幽云十六州,宋朝的华北防线始终无险可守。在元朝之前,我国历代王朝都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
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庞大的帝国。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区划,对于元朝来说并不合适。元朝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在金国行尚书台制度的基础上,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区划。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江浙行省、中书行省、辽阳行省等等。元朝划分各个行省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河流、湖泊、山地进行划分。
元朝需要同时兼顾草原、中原各省和东北地区,因此,最终确定北京为都城,被称为元大都。为了元大都的建设,元朝先后重修了大运河、开通了海运码头等等。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而来。明朝拥有南北两个都城,再加上情况特殊的中都凤阳。
出现了北直隶、南直隶和13个省,北直隶包括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南直隶则包括了安徽省、江苏省等大片地区。17世纪中期,清朝消灭了各地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逐步确立了自己的统治。清朝定都北京,南直隶的地位下降,更名为江南省。后来,拆分为江苏省、安徽省。至于北直隶,则更名为直隶省。
在清朝统治时期,顺天府的管辖范围明显扩大,下辖了20多个县和散州,分别是:涿州、大兴县、宛平县、良乡县、房山县、通州、蓟州、三河县、武清县、宝坻县、宁河县、香河县、霸州、保定县、文安县、大城县、固安县、永清县、东安县、昌平州、顺义县、怀柔县、密云县、平谷县。从名义上来说,顺天府隶属于直隶省管理。
但在实际管理中,直隶总督根本无权管理顺天府,顺天府直接隶属于朝廷。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当时,北京市仍然是北洋军阀政权的驻地。1928年,北京市被更名为北平市,成为了当时的直辖市之一。同一年,北平市被降级,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城市。没错,北京市曾经是河北省的省会。
不过,这样的格局仅仅持续了2年时间。1930年,河北省的省会迁往了天津市,北平市又一次成为了直辖市。一转眼到了1949年,北平市再次更名为北京市,被确立为直辖市。建国初期,出于管理大城市的需要,我国曾经设立了10多个直辖市。除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大直辖市以外,沈阳、西安、广州、武汉等城市,也曾经被提升为直辖市。
不过,50年代的直辖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管辖范围非常有限。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只管理主城区。外围的各个县,隶属于通县专区管理,而通县专区隶属于河北省。由于管辖的区域太小,很多大型项目和工厂,根本就无法开展。出于扩大管辖范围的需要,发展经济建设。1952年,河北省的宛平县被划入了北京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