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这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起泡剂,平时储存于斑蝥的淋巴中。在受到威胁时,斑蝥的腿缝中便会渗出血滴来,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常常令敌害避之惟恐不及。某些昆虫如白蚁、蟑螂和竹节虫等,能产生刺激性喷溅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放屁甲虫。这种昆虫的腺体中贮藏着一种爆炸性化合物前体,在受到威胁时,这些前体便混合在一起,生成一种温度极高的化学物质——苯醌和水汽,然后对准敌害喷射而去。
粘连:某些像胶水一样的黏性化学物质能让敌害失去攻击能力。蟑螂在遭到工蚁袭击时能分泌一种黏糊糊的液体,将攻击者粘住,使其失去攻击能力。白蚁头部长得像个喷嘴,
白蚁
生有防卫腺体,可以向来犯者射出黏性化学液体。这些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黏性和刺激作用,能有效地阻止蚂蚁、蜘蛛、蜈蚣等食肉类节肢动物的攻击。
引起疼痛:鞍背刺蛾毛虫幼虫、大蚕蛾幼虫以及其他鞘翅类昆虫的幼虫都生有中空体毛,里面含有能引起疼痛感的刺激性物质,只要将这些螫毛在攻击者身上擦一下,就会导致螫毛断裂,里面的物质就会跑到攻击者的皮肤上并产生强烈的灼烧感,这种感觉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许多蚂蚁、蜜蜂和黄蜂能通过令人生畏的蜇刺向敌害释放毒液——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混合物,不仅能引起疼痛感,而且还能引发过敏反应。
生活在北美洲的帝王蝶在漫长的迁徙途中很少遭到鸟类的攻击。
帝王蝶
这是为什么?昆虫学家通过解剖发现,鸟儿之所以不愿意吃这种昆虫,是因为它们体内充满了毒素。这种蝴蝶将卵产在一种含有毒素的植物上,幼虫孵化后,以这种食物为食,久而久之,毒素就积聚在体内。如果鸟儿不慎吃了这种蝴蝶就会引起剧烈呕吐。
以假乱真的保护色生物学家认为,昆虫身上之所以会生出艳丽的颜色和各种图案,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显然,这些颜色和图案至少具有某种防卫作用,能为昆虫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因此被称为“保护色”。保护色可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隐蔽:能与周围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的昆虫,往往能躲过食肉动物的视线。这种防卫手段叫做“隐蔽色”,不仅能与背景色混为一体,而且还能模糊身体轮廓线,消除光滑身体表面产生的反射亮点,避免位置点泄露。
许多地栖蚱蜢和纺织娘
纺织娘
浑身长满灰色和褐色斑点,这使得它们能巧妙地与周围的枯叶或沙砾浑然一体。某些草蜻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