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三柱神之一湿婆的坐骑白色公牛南迪。
牛作为生命力的象征,被人类奉为神祇,备受尊崇,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向神灵祈祷的目的,是期望得到实利好处。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将牛进行神化和崇拜,本质上是人牛之间的一场交易。人创造牛神崇拜的过程,也是牛被人类驯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人类来说,自然是场百利无害的进步,但如果从牛的角度来看,却未必是件好事。牛的自然寿命是20到25年,但人类驯养的牛却往往不能得享天年,驯养的肉牛出生不过几个月就到了最佳屠宰年龄,然后一命呜呼。耕牛则终其一生不得不在人类的鞭挞下拖着沉重的犁铧。
至于奶牛,这一被全球不同地域的宗教信仰普遍尊奉的创世生命之神,它的驯化过程最为悲惨。在普通情况下,母牛唯有生了小牛之后才会产奶,产奶也仅限于哺乳期一段时间,但是人类为了从小牛口中夺取母亲的乳汁,强制将刚刚出生的小牛抱走——这些小牛中雌性被留下作为人类未来产奶的机器,而雄性除了留下配种之外,许多小牛的命运是成为人类大快朵颐的盘中餐。为了蒙骗丧子的母牛继续产奶,一些畜牧部落会把小牛的皮毛填上稻草,送回母牛身边让它继续产奶。苏丹努尔族采取的做法更体现出人类的狡猾,他们会在小牛嘴边绑上一圈刺,小牛想吃奶时就会刺伤母牛,这样母牛就会主动排斥让自己的亲生小牛吃奶,人类便可以顺理成章地霸占母牛的全部乳汁。
牛被人类奉为神灵的目的,就是期盼牛为人类赐下恩泽,用自己的痛苦给人类带来愉悦——这也是全球宗教信仰中神灵的共性:以苦痛牺牲的方式为人类带来福泽,唯一的区别只是自愿与被动。人类对神灵祝祷祈求的“有求必应”,其本质便是予取予夺,从这一点来看,牛确实无愧于神灵之名。只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对牛的要求还不止于此。
03
斗牛
传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斗牛图》。
尘土飞扬,双目狰狞,筋肉条条暴起,犄角抵在一起,青色的躯体几乎要碰撞出赤色的火光,刹那之间,血肉横飞。斗牛的场景总是这般充满*气。这当然可以视为豪放的生命力恣意的发泄,是原始冲动的力与美的展示。充满了令人血脉贲张的狂喜。因此,斗牛才会成为东西方共同的公共娱乐方式。
在贵州东南部,斗牛是当地长久以来的习俗,《岭表纪蛮》中曾记载了贵州从江的斗牛盛典,那是一场集体的狂欢仪式,村寨中的每一位男女都盛妆艳饰,集合观战,他们吹响铜号,高吹芦管,鸣放铁炮,张打伞盖,像迎接出战的勇士一般将牛拥进斗牛场,如此隆重盛大的仪式,目的只为了观看两头牛的自相残*:
“两斗骤见,怒不可遏,由是交角角斗,威猛奋发。观者鼓掌呐喊,声震陵谷。移而胜负分,有败逃者,有战死者,亦有两皆阵亡者。胜者兴高采烈,以粪掷败者曰:‘此饭也,尔食之!’以石掷败者曰:‘此银也,若将去!’外客观者,咸向胜者道贺。取红毡披牛身,以红鬃为彩,红绫结球,系于牛之项尾两部,炮声震天,以前仪式送牛回寨。欢歌会饮,庆贺大捷。”
斗牛中的胜者获得荣宠,而败者则“气色沮丧”,如果斗败的牛没有力战而死,则“必*以泄愤”。一位斗牛活动的参与者给刘锡蕃讲述了一件奇闻。一头战败的牛面对人类刺下的刀子突然泪流满面,寨主心生怜悯,饲养如故。第二年在与前牛决斗,“结果,两牛皆阵亡”。
人类的胜负争竞之心,却让牛来承担后果。与东方操控两牛相斗的方式相比,西方则更喜欢让人类亲自下场与牛搏斗。西班牙的斗牛举世闻名,被誉为红与黑的华丽对决,身着黑色奢华服饰的斗牛士,肩披血红的披肩,站在场中,不断激怒健硕的黑牛。冲闪之间,斗牛士将手中的长矛和短剑猛刺在气势汹汹的牛背上,血花四溅带起了一波波欢呼的声浪,直到这头黑牛健旺的生命力随着喷洒的鲜血逐渐耗尽,斗牛士才将一柄长剑刺进黑牛的心脏。在倒地黑牛渐渐微弱的喘息声中,斗牛士接受着观众的欢呼致礼。生命的战栗与*戮的技巧在斗牛场上绽放为观众的狂欢。
毕加索《骑马斗牛士之死》,斗牛对毕加索来说,有着近宗教仪式般的神圣情感。他的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以斗牛为题材的画作。
斗牛在东西方的盛行,尽管形式各有差别,但本质却并无不同,从表面上看,它们都是*戮生命的游戏,而内里搏动的却是人类以文明征服野蛮的勃勃雄心。在人类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中,缔造人类文明的英雄之王吉尔伽美什与他的伙伴恩奇杜一同*死了从天而降惩罚人类的天牛,恩奇杜用双手抓住牛角翻腾到一边,吉尔伽美什借势一剑结果了天牛。这个寓意很明显,天牛象征着自然的伟力,而人类之王吉尔伽美什和恩奇杜对天牛的宰*象征着人类文明对自然的征服。
忒修斯*死牛头人米诺陶的马赛克镶嵌画,现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话之一,雅典王子忒修斯前往克里特岛,通过了迷宫的考验,*死吞吃活人的牛头人米诺陶,同样象征着文明的希腊对野蛮的克里特的征服。历史上的米诺陶真身乃是克里特岛的公牛崇拜的神祇,在文明的希腊人眼中,这种对公牛生殖原力的崇拜正是克里特岛冥顽野蛮的证据。波斯帝国宫殿中经常出现的狮子搏*公牛的图像,则象征着统治者的王权伟力征服了他的敌人。这一狮子*牛的图像母题,也被其他的宗教信仰所使用,在著名的佛教故事《劳度叉斗圣》中,佛陀的得意弟子舍利弗与外道劳度叉斗法,劳度叉化为勇猛的公牛,而舍利弗则变成雄狮一口咬住公牛,彰显了佛教正法战胜了外道的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