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读书君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为此又被称为中秋或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显得比其他月份的满月圆而亮, 这一天还被叫做“月亮节”。
八月十五,既是花好月圆,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取人月双圆的意义,为此又被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我们民间传统的节日, 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是民间最传统的习俗吃法。
对中国人来说,过年过节,吃吃喝喝自然少不了,这是中国人最擅长的用以表达对节日喜庆的祝贺方式。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每到中秋节,大人小孩们最开心的日子,一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开心吃月饼,祭月、赏月。
月饼,对中国人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民间,关于月饼的由来,也是各种五花八门的说法。
01 月饼经历了哪些历史演变?据史料记载,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话说这是我国月饼的 始祖”。
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胡桃、芝麻等食用材料的引进,为制作月饼增添了辅料,这时一种以胡桃仁为主要原料的“胡饼”极为流行。
到了唐朝时期,月饼首次和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当时李靖征讨匈奴获得胜利,八月十五凯旋而归。为了表示庆祝,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饼,李渊收下了礼盒,对着天上的月亮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说完了之后,便把饼分成了大臣们吃。
后来,中秋吃月饼渐渐地流行起来,并成为了一种习俗。
唐朝时期,民间已经有了专门从事生产饼的师傅,当时的京城长安也开始有了专门卖饼、糕饼的商铺。
有一年的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喝酒赏月吃胡饼的时候,觉得这胡饼的名字实在有些土气难听,当时又正好看着洁白明亮的月亮,便心生一念,让将“胡饼”改名成“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