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对立面
灵性成熟的第八个特质就是拥抱对立面——这种能力可以让心容纳生命的矛盾。
我们还是孩子时,会在父母提供我们所需时,把他们看成百分之百的好人;当他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或不照我们的期望而做时,就把他们看成百分之百的坏人。孩子的意识发展最终会使他们清楚了解父母,了解同一个人同时有好有坏:有爱,也有愤怒;有慷慨,也有恐惧。
灵性修行的成熟也有类似的发展,我们不再寻找完美的父母、具有完美智慧的老师或上师,也不再尝试找到全然美好的事物,以对抗全然不好的事物,也不会再区分受害者与施虐者。我们开始了解每一面都包含了对立面。
一位年轻女子是原生家庭的受虐者,她在早期的灵性修行中花了许多时间想疗愈这种痛苦,在疗愈过程中也成为其他受虐者的咨询师,最后开始治疗施虐者与加害人。在处理加害人团体(几乎都是男性)的第一年,她很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谁是犯罪的人。可是,当她深入聆听加害人的故事,才发现这些人几乎都曾在童年时受到虐待。她面对一群表面上看来是四十、五十、六十岁的男子,其实骨子里都是受虐儿童。她发现许多人都曾被虐待,相当震惊;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故事后,又发现他们的母亲也曾被父亲或家族中的叔伯虐待,可悲的虐待模式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推。她该怎么办?她能指责谁?她只能尽一切力量说:“不,这种行为不能再继续下去。”然后以心中的慈悲拥抱他们,因为施虐者与受虐者是同一个人。
人在灵性生活中成熟时,就更能与矛盾自在相处,欣赏生活的模糊之处,包括其中的诸多层面和内在冲突。于是能了解生活中的反讽、隐喻,发展出幽默感、拥抱整体的能力,并以宽宏的心面对其中的美丽与丑陋。
生命的这种矛盾其实一直在我们眼前。在某禅学大师著名的故事中,学生向他询问:“大师,请告诉我们什么是开悟?”他们穿过松林时,禅学大师指着一棵树说:“看见这棵树有多高吗?”学生回答:“是。”大师又指着另一棵树说:“看见那棵树有多矮吗?”学生回答:“是。”大师说:“这就是开悟。”
当我们拥抱生命中的对立面,就容纳了自己的生与死、自身的喜悦与痛苦,将两面看成不可分开的。我们会同时尊重空性和表象形式中的神圣,了解苏菲派所说的:“向安拉祈祷,但要拴好骆驼。”
当灵性修行成熟时,我们就能学会接受修行中的对立面——我们需要老师,也要为自己的修行负责;意识有各种超越的状态,也要以个人的方式实现它们;有业力制约的力量,也有人性全然自由的能力——成为灵魂之舞的一部分,以轻松幽默的态度拥抱它,与之完全和平相处。
智慧而慈悲的关系
成熟灵性生活的下一个方面就是关系。我们总是与某种事物相关。我们在一切事物间找到智慧而慈悲的关系,就是找到全然尊重它们的能力。
我们对生命中发生的事可能没什么控制力,却能选择如何与自己的经验建立关系。成熟的灵性就是在关系中接纳生命。愿意与生活中的一切建立关系,就能产生修行的精神:视一切为神圣的。
我们的家庭生活、性欲、社会、地球的生态、政治、金钱,我们与每一种存有、行动之间的关系,都表现出道(法)。一行禅师喜欢提醒我们如何洗杯碗,他问:“我们在洗每一个杯碗时,是否能像是为新生的佛陀洗澡呢?”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所有的相遇都和整个灵性生活有关。同样地,我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细心与慈悲,就是修行的标尺。
成熟的灵性重视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没有一件事可以从灵性生活中排除。
平凡
灵性成熟的最后一个特质就是平凡,在某些传承中称为“开悟后的修行”,这是在特殊灵性状态和副作用消退之后的平凡。尼萨伽达塔是不二论的大师,有人问他,他的意识和周遭的寻道者有何不同,他微笑着回答,他已不再认同寻道者。没错,他会坐着等待早餐、午餐,饥肠辘辘,也许像其他人一样不耐烦,但其下是有如海洋般的安详与了解。他不会陷入或认同生活中任何变化的情境,所以他和周遭的人不同,不论发生什么事,他都是平静的。
平凡就是在此刻单纯地存在,让生命的奥秘自己显现出来。梭罗警告我们“小心任何需要买新衣服才能加入的活动”时,是在提醒我们以单纯来向每日的惊奇敞开。
如果我们能尊重意识创造无限多形式的能力,平凡就是对此时此地感到兴趣。这是呼吸或走路中的平凡奥秘,也是街上的树或对某人的爱的奥秘。这不是因为达到某种神秘状态或得到非凡力量,也不是寻找某种特殊的东西,而是放空、倾听。
沃尔特·惠特曼在诗中祝祷这种平凡,他说:
我相信一片草叶的贡献不亚于群星的工作……流动的黑莓也能装饰苍穹的宫室……一只老鼠就足以是惊动众多异教徒的奇迹。
灵性生活的平凡来自学会信赖的心,来自对生命恩典的感激。当我们就只是自己,不伪装也不做假,就能在宇宙中安息。在这种平凡中,没有高下之分,不需要改善什么,不需要渴望什么,只是在爱与了解中向世界的喜悦与苦难敞开。这种平凡的爱与了解能为每一种处境带来心的自在与安详。就像河道中的河流,能在石头间找到自己的路,或一点一滴磨去石头,逐渐向下流,回到海洋。这种平凡使我们安息。
平凡具有极大的力量,这是灵性成熟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能自然地疗愈自己,就像我们的清明与慈悲能扩及周遭世界一样自然。深受世人喜爱的日本禅宗诗人良宽一生充满这种平凡的精神,并以此转化他所接触的人。据说良宽不曾对任何人说教或训斥他人,有次他弟弟请他来家里,与难以管教的儿子谈谈。良宽来了,却没对这男孩说任何话。他留宿一夜,隔天早晨准备离开。任性的侄儿为良宽系上草鞋时,感觉到一滴温暖的水珠滴落下来,他抬头一看,见良宽双眼满是泪水。良宽离开后,侄儿的行为改善许多。
灵性成熟时,敞开、宽恕、放下的能力会越来越深厚,会自然而然地化解我们的冲突,缓解我们的挣扎,解决我们的困难,并有能力回到喜悦而自在的宁静。
《道德经》的古老智慧告诉我们:
我只有三件事要教你们:
纯真、耐性、慈悲。
这三件事是你们最重要的财富。
在行动和思想中保持纯真,
就能回到生命的本源。
对朋友和敌人保持耐性,
就与万物之道一致。
对自己慈悲,
就能使世人所有生命和解。
所以智者居住在道之中
为所有生命立下榜样。
由于他不炫耀自己,
大家都能看见他的光芒。
由于他不需要证明什么,
大家都能信赖他的话。
由于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大家都在他身上认识自己。
由于他心中没有目的,
所以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成功。
转录于《踏上心灵幽径》一书第21章作者/杰克·康菲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