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用手机都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手机的内存越来越不够用。二是手机在使用时越来越容易发烫。一般我们都会把它归咎于手机的处理器优化不好,散热能力不强。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还记得当初iPhone 4发布时,作为智能手机最经典的一代产品,它的内存版本分别是:8GB、16GB和32GB。
但12年后的今天,即使是最不占用内存的iOS系统,iPhone13的入门版本也提升到了128GB,而最高版本更是上升到了1TB,即使这样,也仍有很多人感觉内存不够用。
为什么内存不够用了?
首先,系统占用的空间越来越大。从百兆大小到如今的动辄几GB,如果还是8GB内存光系统就几乎用完了。
其次,APP在不断的加大。
看看我们手机里的APP。从微信、抖音、小红书到京东、淘宝、美团,哪个不是在1GB以上。
像全民手游“王者荣耀",至少要10GB起步的内存空间才能保证运行流畅。原神更是得准备超过14GB的空间才能痛快玩一场。
现在我们拿到一部新手机,打开应用市场,一定会有“装机必备”这一推荐选项,而这些APP种类也涵盖了社交、电商、导航、短视频、浏览器、手游等各个方面。以日常使用最多的微信为例,它现在除了能聊天,更是把办公、视频、直播、支付等多个功能集于一身。很多人的微信占用空间都在5GB以上,像小编的微信聊天记录占用的存储空间就已经达到32GB。
这些大厂出品的APP渗透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而对它们的考核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日活,简单说就是每天在线的人数。为了这一标准,各个APP自然会不断的增加各种新功能,吸引用户每天来使用,所以,对内存的占用也是不断升级。如果不能吸引用户使用,那各家APP就会有各种*操作,强制留在后台运行。
在国内,通常我们的很多APP在打开后都是在线常驻后台的。即APP时刻保持在后台运行,以保证收到消息。可在国外一般只会在服务器上运行,而手机端只有在连接服务器时才会同步。这不仅需要大容量内存的支持,也会让手机因为持续工作而发热、耗电。
此外,在后台保留的线程还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隐私泄露。如果您常用打车、打卡软件就会发现,您所处的位置、行动路线、甚至交易习惯都是被记录的,这也让我们在网络的世界里被扒得不留一条底裤。
至于为什么厂商不开发一个精简版。
据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截至去年9月,腾讯、阿里、百度、字节跳动位这互联网企业流量四巨头相关的App分别是428个、111个、102个、97个。
每个大厂都有自己的生态圈,包括了从社交到支持的每个领域,都想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谁又肯简化自家的APP呢。
所以,无论硬件怎么提升性能,内存如何增大,都很快就会被APP消耗掉。
退一步说,如果没有不断增大的App和永远不够用的内存空间,厂商的新手机又卖给谁呢?
这事儿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关注我并一起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