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昌与刘汉香电视剧,刘汉香冯家昌分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6 23:02:01

《城的灯》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作者是李佩甫,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城的灯》是李老师“平原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羊的门》,第三部是《生命册》(因此部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

这部作品描写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农村的乡下人对城市生活的渴望异乎强烈,城市对于他们充满神秘感,又觉得遥不可及。这部小说语言充满了地方特色,尤其是对本地方言、俚语的解读颇有新意,让人忍俊不禁;人物内心刻画令人折服,浓浓的乡土气息中却流淌着诗一样的韵律,有一种脱俗之美;对风土人情描摹得细致入微,仿佛身在其中。

主人公冯家昌生在平原上的上梁村,家里非常穷,母亲多病,有四个弟弟。父亲始终被人瞧不起,“老姑夫”,是人们对他父亲的称谓。因为父亲是上梁的女婿,他是挑着一个担子入赘的。在村里,从来没有人叫过父亲的名字。

九岁的时候自为一次过年串亲戚,他发现了一个秘密,“那些匣子(农村送礼时装着点心的盒子)就是乡人的体面。哪怕是“驴粪蛋儿”呢,只要是贴了封装了匣,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挂在梁头上!开初的时候,这念头让他吓了一跳,这念头里包含着一种让人说不清的东西。他害怕了。他是被那堂而皇之的“假”吓住了。”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有时候,日子是很痛的。”

他十二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他牢记母亲的嘱托,要照顾好弟弟们。父亲懦弱,身体也不好,他十六岁就已经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唯一让冯家昌开心和自豪的是,村支书刘国豆的女儿刘汉香看上他了,他俩是同学,刘汉香是他们那个地方的一枝花,所以刘国豆坚决不同意。

在冯家昌当兵后,为了让他安心在部队服役,刘汉香不惜与家庭决裂,将自己“下嫁”,走进这个风雨飘摇的家,这个家重新焕发了生机,四个弟弟和多病的父亲感受到了什么是幸福。

冯家昌在部队经过连长的指点做到了忍住、吃苦、交心,从而一路走到了部队机关,给首长当秘书,转为了干部身份。后来又受到侯秘书的点拨,在情感和利益面前,他失去了本心,变成了“工具人”,为了向上爬,娶了首长家的亲戚,可怜刘汉香苦等八年,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局,太心疼她了。乡亲们都劝汉香到部队告他,让他身败名裂。汉香第一次来到他工作的地方,想亲自听他的解释和道歉,可是冯家超什么都没说,两个人形同陌路,汉香还是原谅了他。

汉香绝望至极,在生死关头遇到了她的贵人,林科所的梅老师,让她燃起了生的希望。和梅老师学习了一年种花的技术,回到家乡。她对感情已经心灰意冷,从冯家搬出来,自己住在村头的旧房子里,觉得不能这样消极对待,要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后来带领大家种苹果,结果非常成功,找到了致富门路,大家选她当了村长。经过不懈努力,汉香培育出了失传已久的月亮花。冯家的老二老三和老五都走了,只有老四冯家和没有听从大哥的安排,留在了家乡,守候在汉香的身边……

小说故事情节很打动人,围绕着冯家昌靠自己在城里打拼和刘汉香在家乡带领乡亲们致富两条主线展开,时代的大潮风起云涌,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位主人公都找到了心中城的灯,一个留在了城里,一个带领乡亲们把家乡建成了心中的城市,可是汉香却看不到了。

读完整部作品心情挺沉重的,想到了主人公冯家昌选择的道路自然有他的理由和无奈,可我却不能完全苟同,人不能愧对心,如果是这样,那所谓的成功又算得了什么。

小说的最后是兄弟们又回到上梁村,跪在香姑(刘汉香)坟前,这一跪能否唤醒他们内心的良知和忏悔。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